夏日高温影响人体各个系统 加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从气象学来说,每五日为一“候”。当平均气温每候高于22℃时才是夏季的到来。每候平均气温等于或大于30℃才算酷热期,三伏天正值酷热期,所以俗语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在我国最热的地区是长江流域,那里七月初梅雨期一过便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之下。在这个“大火炉”地区,高温日数普遍有20~30天(气象部门常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日数来表示某地区炎夏日子的多少),如南京17天,武汉22天,重庆33天。其实这“三大火炉”并非全国最热的地区,如浙江丽水每年高温日数都在45天左右。而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盆地最高曾达到48℃,高温日数每年都有100天之多。近年来我国北方的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也经常超过35℃,甚至达到40℃以上。
人体对热的感觉,不仅决定于空气的温度,还和湿度关系密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雨多潮湿,空气相对湿度高达75~80%,汗水不易蒸发,人体自然就觉得格外闷热。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一般说气温要达到35℃以上才有酷暑盛夏的感觉。天热有风无风情况也大不相同,清风徐来,可以把汗水蒸发形成的紧贴人体的湿热空气层吹散,并带走部分体热,使人感到炎热顿消。如吐鲁番虽为“火洲”,可是由于风大散热条件好,所以当地人并不感到热不可耐,相反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由于少风,相反显得更热。
在夏日的高温下,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可引起许多疾病和症状,所以夏天应特别加强养生保健。
高温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使神经反射变得迟钝,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加之肌肉张力的减退,就会使工作效率降低。同时高温也可使人的兴奋性增高,出现烦躁不安、头昏、头痛、失眠等症状。所以,夏天在情志上应保持平和宁静乐观的心态,以达“心静自然凉”之目的。另外安排适当的午睡也是很必要的。
高温会影响消化系统。由于大量出汗会丢失水分,使唾液减少,从而引起口渴;随汗大量丢失盐分或一次性地大量饮水,均可使胃酸浓度降低;或由于高温下皮肤血管扩张,使内脏处于相对贫血状态,致胃液分泌减少。这一切都会使胃的消化能力和杀菌能力降低,易引起食欲不振和胃肠疾病。所以,夏天应特别重视饮食卫生,选择清淡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
夏季大量出汗,会使尿液浓缩,尿液过少则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结石和肾脏机能不全。所以夏天应重视补充饮水,补水以少量多次法为最好。
高温下出汗多,血液易出现浓缩,使黏稠度增高,故易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若不注意皮肤卫生,汗液还常与皮脂、皮硝、灰尘和细菌等粘附在一起结成污垢,使汗腺开口处皮肤堵塞发炎而引发疖子、痱子等皮肤疾病。
人体散热方式主要有四种(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当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约为33℃),四种散热方式都能起作用,若气温高于35℃时,出汗蒸发则是体热散发的唯一方式,所以天气炎热时往往是“汗流浃背”。若天热湿度大,气候闷热蒸发散热困难,体内大量余热蓄积,则容易引发“中暑”等疾病。所以,夏季应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防暑降温,多饮水,预防中暑的发生。
上一篇: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下一篇: 夏季闷热莫贪凉 警惕空调不当患面瘫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