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涌现出了一大批造诣高深的儒医,加之经济发达,百姓富足,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成为时尚,催生养生风潮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养生文化发展与进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影响深远。以苏轼、陆游、王安石、欧阳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儒医、养生学家的《养生类要》、《养生颂》、《续养生论》等养生著作和养生秘籍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民间、运用于临床。他们不仅深谙医术,而且精究养生之道,催生了政治最稳定、文化最繁荣、经济最发达、人民最富足的宋朝。因此,深入挖掘的大宋中医药养生文化对弘扬中医药文化、指导广大民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全民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宋朝 儒医 养生 北宋定都开封(时称东京),至十二世纪初已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宋代封建社会内部巨大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社会内涵深厚而丰富,文化科技发展达到了空前巅峰,彰显了“万国咸通”、“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繁荣景象。宋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促进了医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并留下了诸如针灸铜人等优秀世界文化遗产。 当时的医药管理机构、法典、制度和医药学术研究等承汉唐之风,得到广泛的传承、创新、发展和繁荣。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诸多第一,如:和剂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医药管理机构;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官修针经——《太平针经》;铸造了世界历史上第一尊针灸铜人——天圣针灸铜人;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组织编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药处方和制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编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达1700多种,所收药物比《唐本草》新增476种。 宋代社会的开放,尊师重道优礼儒士,网络人才选拔俊彦的风气,造就了一大批医药学家,创造了宋代人文文化和医学文明。王惟一、王怀隐、钱乙、庞安时、朱肱、许叔微、唐慎微、窦材、郭雍、陈自明、刘昉等医药学家,依其独到的建树和创新发展成就,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 宋朝时期与汉唐气度刚烈的社会风气相比而显得文质彬彬,使社会形成了崇文尚医的浓厚风气,涌现出了郭思、李迅、苏颂、宋慈、许叔微、朱肱、苏轼、沈括、陆游等一大批造诣高深的儒医出现,改变了史上重文轻医的现状,医药学家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大大提升。宋朝统治者本身对医学和养生十分重视,同时又对儒医十分优待,就使得养生在宋朝有了发展的温床,加之经济发达,百姓富足,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使养生成为一种潮流。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以及道士、僧侣,无不热衷于养生。养生学家周守忠在《养生类要》更提出:“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的观点,明确认识到要健康长寿,提高生命质量,不是全靠天、靠命,而是靠自我保养,可以看出他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以苏轼、陆游、王安石、欧阳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儒医、养生学家所著的《养生类要》、《养生颂》、《续养生论》等养生著作和养生秘诀也流传于世被后人沿用。他们不仅深谙医术,而且精究养生之道,催生了政治最稳定、文化最繁荣、经济最发达、人民最富足的宋朝。 正如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2015年3月27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所说:“宋朝时期开封曾经是全世界第一大城市,1506年开封有50万人口,而当时的巴黎15万、伦敦5万,开封为什么人那么多而且活的那么健康?是中医发挥了很大作用!”进一步印证了宋朝中医药养生文化在护佑一方百姓健康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执政不久,便设安济坊(即疗养院),采纳何执中的建议,在全国设立熟药所(即制药厂);合并成立了和剂局和医药惠民局;并于公元1112年,他亲自主持,历时18年,集宋以前中医药文化之大成,完成了旷世巨著《圣济总录》200卷,还编著了《圣济经》10卷等著作,展现了他不同一般的医学水平,斯书理法方药皆备,是我国惟一由帝王本人执笔编撰的医著。 《圣济总录》中记载的“千钟酒”就是我国最早开发的解酒产品,主要由枳椇子、砂仁、干姜等组成,用于缓解饮酒过量、醉酒不醒对身体的危害。宋微宗的《圣济经》、蒲虔贯《保生要录》、温革和陈晔合撰《琐碎录》、曾慥《道枢》、陈元舰《事林广记》等养生类著作中药枕方、导引术等养生方法颇丰。后人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多种解酒产品,如开封市中医院在挖掘大宋中医药养生文化基础上研发的大宋解酒护肝膏、大宋助眠枕、大宋降压枕、大宋颈康枕等备受养生爱好者青睐。 大家熟悉的陆游,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一位伟大的文人、杰出的爱国诗人,岂不知他还是一位养生学家,一生不仅用9300多手诗歌抒发一腔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同时还从衣食住行、运动、导引、情志等方面指导人们养生保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他著有《高宗圣政草》、《老学庵笔记》10卷,详细记载有强身养生延年之术;并将所著《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素有“寿星诗翁”之美誉,在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南宋时代,他享年86岁。从其诗歌的字里行间,不仅可读懂其渴望祖国恢复统一的政治抱负,对百姓疾苦的体谅,也可以感悟到其善于养生延年的高深智慧。他总结出的“清心寡欲、劳逸结合、赏梅怡情、独爱食粥”等养生要旨恰恰暗合了中医饮食、作息、情志等调养理论。正是他浩然之气,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成就了一位大诗人,也成就了一位老寿星。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苏东坡,对养生之术也研究颇深,写过《问养生》、《书养生后论》、《养生说》、《续养生说》等二十余篇文章,被后人编纂为《东坡养生集》。著有《苏学士方》(又名《医药杂说》)。 宋代陈直所撰的《寿亲养老新书》是一部针对老年人的重要中医养生经典著作。全书共四卷,第一卷为宋代陈直所撰,后三卷为元代邹铉增补。主要论述老年养生保健的知识与方法,内容包括饮食调治、生活起居、情绪调摄等,对怡情养性、园艺种植、食品制作等养生内容论述尤详。与其他养生书明显不同的是,此书强调子女在赡养关爱老人方面所应尽到的责任。 与唐朝养生集中在如何吃有所不同,宋朝养生更注重健身、运动、情志等多方面,这是宋代养生一大特点。如苏东坡提倡动形养生,提出叩齿、吐纳、按摩等多种方式养生效果要比吃药好100倍。名医欧阳修对修身养性的导引养生情有独钟。儒医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详细介绍了她的养生十法,分别为: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淡、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对现代人养生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喜欢书法艺术养生的还有宋仁宗、宋微宗、宋高宗,调养身心,陶冶情操,增进健康。 宋代儒医辈出,催生养生风潮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养生文化发展与进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影响深远。这些宋朝的养生秘籍至今仍广泛流传于民间、运用于临床,并被广大养生爱好者极力追捧。因此,深入挖掘的大宋中医药养生文化对弘扬中医药文化、指导广大民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全民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蔡东藩,《宋史》[2] 胡玉,宋代医药保障机构发展探析 .中医药文化,2017,04
作者,张彩凤,开封市中医院、河南大学中医院原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国家级中医药科普专家;全国百名健康信使;全国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健康旅游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省中医药学会文化科普分会副会长;河南儒医研究会常务理事;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评审专家;开封市全民健康促进会副会长。开封市政协委员,顺河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开封市委委员;开封市侨联副主席;《中国中医药》报驻地记者。主编参编著作及科普读物16部,发表SCI论文1篇,策划建成大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及开封市中医院院史馆等。
“河南日报传媒”视频号更新啦河南日报5月29日视频读党报
扫码加入“河南日报传媒”粉丝交流群有福利!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