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养生知识网 » 日常养生

秋日养生,尤重护肺!日常这4件事做好了,整一天都呼吸顺畅、精神饱满

2022年04月10日 14:43:262360百度已收录

作别暑夏,不觉已是人间清秋。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是《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继“夏三月”之后的句段。它告诉我们要适应秋季的时令,早卧早起、心神安宁,以养育秋收之气。

肺属金,正对应秋天的清肃之气。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若违逆了秋收之气,不仅伤肺,还会招致多种虚寒性病证。

所以,秋日养生,尤重护肺。

指导专家:林琳——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周仲瑛、刘伟胜教授学术继承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肺,相傅之官,位高权重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即是说,肺如同一朝宰相,辅佐着“人体五脏六腑之大王”的心,担负着治理和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重任。

身为相傅之官,肺主要担负着人体如下之重任:

肺主呼吸:随着一呼一吸的节律运动,调节着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

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会聚于肺,并在肺气的推动下完成正常的血液运行。

肺主通调水道:人体的汗、尿等各种水液,都要经由肺气的宣发肃降而得到疏通与调节,以维持正常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尽管担负着如此重任,不过,林主任告诉我们,在中医看来,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原来,有别于西医视“肺”为一个局部器官,中医从藏象理论出发,视肺为一个功能强大的系统。

具体来看,这个系统包括:肺藏魄,在志为忧(悲),在体和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在液为涕,肺应秋。

肺为娇脏,很容易受伤!秋日养生,尤重护肺!日常这4件事做好了,整一天都呼吸顺畅、精神饱满  日常养生 第1张

肺居于人体高位,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然而“高处不胜寒”。诚如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言,肺乃娇脏也,非常容易受伤。

1、形寒、冷饮伤肺

★ 形寒伤肺

身为人体屏障,对于适度的风寒,皮毛是可以有效抵御的。但是,寒邪过胜时,要么滞留体表,堵住卫气宣发的路径,使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要么长驱直入,伤及肺脏,使人咳喘连连。

这就是所谓的形寒伤肺。在不少高原、深山地区,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外地人初到不适应,加上保暖措施没做到位,就极容易形寒受冻,导致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

★ 饮冷伤肺

肺的经络与胃有着密切的联系,手太阴肺经不但起于中焦(横隔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小肠、肝胆等脏腑),且向下联络大肠后,又回过来沿着胃口(贲门),穿过膈肌而行。

秋日养生,尤重护肺!日常这4件事做好了,整一天都呼吸顺畅、精神饱满  日常养生 第2张

正因如此,人若饮食生冷,则食物的寒凉之气,会从脾胃出发,沿着肺经的路径循行,所行之处,即可导致肺脏受寒。

2、风热伤肺

这个热,通常是指风热。当风热邪气侵犯到肺时,容易导致咳嗽、痰液黏稠色黄,以及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口干微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针对这样的咳嗽,就需要采用疏风、清热、肃肺的法子来调治。

为此,林主任推荐了以下两个简便易行的居家食疗方。

杏梨饮

食材:杏仁10克、雪梨一个、冰糖若干。

制法:杏仁去皮尖,除去杂质洗净;梨去皮、核,洗净切片;冰糖捶捣成屑。将三者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转文火再煮30分钟即成。随时饮用。

葫芦茶冰糖饮

食材:葫芦茶30~50克、冰糖少许。

制法:以清水三碗,将葫芦茶煎取汁液约一碗,然后调入冰糖即可。随时代茶饮用。

3、秋燥伤肺

除了“寒热皆所不宜”,肺还怕燥。

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合,如若侵犯人体,为温燥;深秋,接近初冬之寒气,凉风裹挟着燥,夹杂而至,如若侵犯人体,为凉燥。

“燥胜则干”,无论温燥或凉燥,皆自口鼻而入,最易损伤津液,导致人体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皲裂等。

针对秋燥伤肺所引发的上述症状,治疗上,当以疏风、清肺、润燥为主。对此,林主任同样推荐了三款食疗方,便于居家调养。

桑杏饮

食材:桑叶10克、杏仁6克、天花粉10克、梨皮20克。

制法:三者煎汤取汁,热服,日服3次。

双色萝卜膏

食材:白萝卜200克、红萝卜200克、蜂蜜100毫升。

制法:萝卜洗净、切细丝,用纱布绞挤汁液,放入锅内用中火煎煮沸。加入蜂蜜,继续熬至稠即成。日服2~3次,每次5克。

杏仁麦冬饮

食材:杏仁6克,麦冬10克。

制法:杏仁去尖,拣净杂志,置沸水中略煮,待皮微皱时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再将麦冬挑选干净,去杂志,洗净。二者共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5分钟,去渣留汁即成。日服2~3次,凉时饮用。

秋季养肺,尤要做好这4点!秋季,肺如同拼命三郎,充分发挥着治理与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作用。可同时,肺却怕燥,倘若秋燥过胜,化为燥邪,往往令到肺很受伤,化生悲忧。

如此,我们则需要“秋后算账”,趁着秋高气爽,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入手,对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肺”,好好调理与养护一番。

起居:早睡早起,适当秋冻

秋日养生,尤重护肺!日常这4件事做好了,整一天都呼吸顺畅、精神饱满  日常养生 第3张

★ 为何要早睡早起?

因为,养生讲究天人合一,我们的身体应尽量跟大自然保持同频,这样才能真正地‘顺’,顺其自然,顺遂人生。

具体到秋天,阳气收、阴气长,晚上早点入睡,最好10点左右就钻到被窝里,可以帮助体内的阳气收敛起来,阴气被好好养护;到了黎明,鸡鸣即起,阳气随着天色舒张,逐渐生发开来,整一天都气机条畅、精神饱满!

★ “冻一冻”更精神!

初秋,人体阳气仍充斥于外,正在慢慢的收敛中。这时如果过多过快地添加衣物,容易把人给“焖”坏——身热汗出、津液受损,导致人体“阳气侧漏”,不仅使得冬天闭藏无源,还降低了人体对寒冷的抵抗能力。

所以,早秋应“冻”,以令人体平和稳定,逐渐地适应气机变化。而白露过后,草木凋零,早晚都变凉了,这时候就需要及时添衣加被,保暖防寒,而不必拘泥于“秋冻”。

不过,仍有以下两类人群,据林主任的解释,需要特别注意。

小孩,多耐寒。小孩大多阳气旺盛、好动,耐寒力相对也较强。但父母长辈出于爱护,生怕孩子受凉,每每初秋,就把他们裹得像个粽子一样。如此反致衣厚体热,腠理开泄,加重了幼儿感冒的可能性。

老人,多不耐寒。人体的脏腑功能会随着年龄而慢慢衰退,对于体弱多病、阳气不足的老人家而言,秋凉来袭,应及时添加衣物,减少受寒,免生大病。

情志:心神内敛,勿伤于悲

秋日养生,尤重护肺!日常这4件事做好了,整一天都呼吸顺畅、精神饱满  日常养生 第4张

中医认为,五脏主宰着我们的不同情志(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就正常人而言,秋气肃杀,人体肺气收敛,故情志上相对低落,容易滋生悲与忧,即“悲秋”。

适度的悲忧,与秋气相应,无害于身;但若过度,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般,愁绪不断,则“心病伤身”,反伤肺了。

林主任告诫大家,身为普通人,养生最好是身心顺应自然。秋天到了,就要不断地收敛神气,由振奋转为宁静,由活跃转为平和,如此方能守住神志,令到气血调和。

运动:首选清晨,静功为主

秋日养生,尤重护肺!日常这4件事做好了,整一天都呼吸顺畅、精神饱满  日常养生 第5张

如今流行“黄昏练”,白领一族下了班,不少爱往健身房里跑。对于身体素质高的年轻人,或许无妨。但对于追求养生的老年人,尤为不提倡。

黄昏时分,人体的阳气如同秋天一样,处在一个开始收敛的阶段,“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倘若这个点去锻炼,林主任以自身的体会告诉我们,“身体大开大合,阳气被扰动,到了夜晚就很难平静入睡。”

既是如此,秋季锻炼最好首选清晨,且动作宜平和、内收、减缓幅度。如太极拳、健身球、站桩、散步等,皆是不错的选择。

以下两款运动,对肺脏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尤其适合秋天进行。

引导三势,养护肺脏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记载的“肺脏引导法”包含以下三势,经常修习此功法,有助于祛除肺部的风邪、积劳等,可有效预防各类肺脏疾病的发生。

第一势:正身端坐,两手按于地上,身体前缩,脊背弯曲,向上举3次。

第二势:正身端坐,用手握拳,手拳反捶脊背,左右各15次。

第三势:收势。行功完毕,闭目端坐良久,然后将口中唾液分3次咽下,叩齿3次而止。

呬字功:补养肺气

日常还可做“呬(si)字功”,以音引气,调整肺脏机能。具体操作如下:

1.呼气,念呬字,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

2.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

3.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

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饮食:减辛增酸,对症下方

秋日养生,尤重护肺!日常这4件事做好了,整一天都呼吸顺畅、精神饱满  日常养生 第6张

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说:“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旰气。”

为何要减辛?原本,辛味食物入肺经,如花椒、生姜、大葱、白萝卜等,能宣畅肺气,通利鼻窍,故有“辛补肺”一说。但是,秋气肃杀,肺气本宜适当收敛,所以,食辛不能过度。

为何要增酸?只因为肺旺于秋,为避免肺金太过,克伐肝木,所以宜适当增食酸味,如西红柿、枣仁、醋等,以入肝养肝。

同时,针对秋燥伤肺的气候特点,林主任认为,饮食调养当以滋阴润肺和补益肺气为主。

滋阴润燥

常见的润燥食物有龙眼(温)、银耳(平)、梨(凉)、甘蔗(凉)、香蕉(温)、蜂蜜(平)等,可根据燥邪的温凉之分,相应选用。

常见滋阴润燥的中药,如黄精、生地、玉竹、沙参等,可煮粥煲汤,居家调养。

补益肺气

倘若肺气虚损,胸闷气短,则亦用甘味补之,如百合、山药、党参、黄芪等,皆能补肺气之不足。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