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热skr人的天气即将过去
秋风一起,暑气渐消,胃口大开
人们纷纷借着秋天的名义贴起了“秋膘”
“贴秋膘”的习俗有哪些?
在北方
贴秋膘在北方尤其盛行,一直延续至今,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根据老北京的习俗,“贴秋膘”就是要多吃肉,储存下足够的资本用以过冬。普通百姓家会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还有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在东北
东北有这样一句俗语:“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是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在南方
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在江苏南京,吃西瓜啃秋的习俗在古时就有了,传说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还有一些地方有着各具特色的贴秋膘习俗
比如山东莱西地区流行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浙江一带流行食秋桃,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当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广东的习俗则是要吃点叉烧肉;
四川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贴秋膘想必众吃货们已期待已久,不过“贴”还得讲究适度,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所以,贴秋膘“多贴”不如“巧贴”,适度则宜,这样才能保持好身材。
除了“贴秋膘”,秋天还要注意啥?
衣:宜适当保暖,忌过分添衣
秋季昼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天气转凉,应逐渐增添衣物,但添衣勿太多太快。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就是指秋天穿厚衣服要晚些,适当经受寒冷的刺激,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食:宜滋阴润肺,忌暴饮暴食
秋季饮食宜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藕、菠菜、乌骨鸡、豆浆、鸭蛋、蜂蜜等。
“少辛增酸”,可多吃些酸味食物,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以补肝气收肺气。
一般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人们往往进食过多。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住:宜早睡早起,忌洗澡过勤
秋季应早睡早起。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最好晚上9点入睡,早上五六点起床。
秋季洗澡不宜过勤,每周洗1~2次为宜,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水温在25℃左右。不宜用碱性肥皂洗澡,应选用刺激性较小的肥皂。
行:宜适当运动,忌贪凉受寒
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秋乏主要是夏天的困乏延续到秋天而导致的。要消除秋乏,最好的方法是适当运动。
立秋后虽然闷热的天气依然比较多,但热浪有所消退,早晚气温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在早晚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注意不要过度运动,否则更容易感到困乏。
立秋后不要贪凉,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
准备好迎接美丽的秋天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