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家到了秦始皇灭六国后,就难以发展,逐渐衰落,其原因可大概有三:其一,秦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禁止私学,只能“以吏为师”;到了西汉,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秦汉中央政府的思想专制政策下,失去了自由辩论的政治环境,名辩之学难以发展,名家也随之衰落。
其二,名辩之学与秦汉以来的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不一致。中国古代文化重人文,轻自然,名辩之学穷极事理,难免招致诸多批评。而儒家成为“显学”之后,士大夫皆关注于社会伦理,强调经世致用,名辩之学被视为以争胜为目的的无用之学。此外,名辩之学所采取的分析方法,接近纯粹的语言分析,然而主流的儒、道之学皆对此方法有所批评,甚至根本否定。
在主流文人的排挤之下,名家之学便失去了立足之地。其三,就名家内在的发展而言,名辩之学本身相当艰涩难懂,也影响了其发展。古汉语一字多义的情况非常普遍,致使后学众说纷纭,难以训诂;再加上名家时常以违反常识的语言叙述命题,常人难以接受而失去研究兴趣。
在后学难以为继的情况之下,作为先秦“显学”的名家难免走向绝路,成为湮没于历史之中的“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