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各种常见疾病多发。因此,在秋季我们应注意养生保健,防病于未然。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秋季养生小常识。
饮食方面
1、忌暴饮暴食、大吃大喝。饮食要适量,均衡营养,防止热能过剩。
2、忌辛辣刺激。应清淡饮食,适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少吃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可以适当多吃些,火锅、烤肉、辣串、油炸、辣椒、葱、姜、蒜、胡椒等辛辣燥热之品应少吃或不吃。
3、忌食凉饮冷。进入秋季,气温下降,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改变,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所以,秋季应当避免光吃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热性食物。
4、预防秋燥。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
5、滋阴润肺。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等柔润食品。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生活起居及情志调摄方面
1、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2、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3、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4、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5、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7、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此时要注意保暖。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
8、预防胃肠道疾患。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9、对症行补。不是虚症病人不宜滥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此外,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可以滋阴润燥为主,可以选择诸如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梨等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