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养生知识网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黄帝内经》“气门”学说初探 张广修 张同远

2022年07月10日 15:04:342920百度已收录

  《黄帝内经》“气门”学说初探

  张广修 张同远

  关键词:28宿,节气,气门,气门学,治疗,养生

  一、门学概要[1]。

  房屋、围墙、车船等建筑物出入通口处所设置的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叫“门”,设门之处皆有洞口,俗称“门口”。繁体“門”为象形字,甲骨文“門”字,象两扇门形。大约产生于六朝时期的《字书》说:“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于堂室东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现今生活中,习惯上已不再过细区分,不论一扇两扇、不论设在何处,都叫做“门”。因此,本文对于《黄帝内经》中所出现的“门”、“户”、“门户”之词,一律统称为“门”。

  门的基本作用是连接两个相邻的空间,并通过或开或关的机制进行作功。门之开也,则相邻两个空间中的事物得以往来流通,包括通风、采光等;当其闭时,则将相邻两个空间中的事物进行阻隔,而起到闭藏旺气、防盗防害等作用。

  过去一般人家,住的是四合院[2],基本结构有正房(即北房)、倒座房(即南房,俗称前屋)、东西厢房(俗称边屋),有的正房还带有耳房。型式有单式的一进院,也有复式的二进院、三进院、四进院、五进院等。按其规模,有小型、中型、大型三种。大型四合院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等。其院其房其室,各有其门,院门、房门、室门,层层嵌套,甚为复杂。至于材质,以木门、竹门为主,现今与时俱进,钢门 、铝合金门、玻璃门等用的亦多。

  二、“气门”定义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释义:

  1、“天地之门户”: 古人观察事物,仰以望见的、上面的、高远的广大映象叫天,俯以看到的、脚下的、广大物体叫地,合称为“天地”。天地与时间互为载体,流布气机,演生万物。《文子•自然》总结:“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据此,“天地”与“宇宙”可作为同义词使用,“天地之门户”也可以说成“宇宙之门户”。

  2、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的可见星分成28组,称作28宿。28宿分布于东、北、西、南四方,每方七宿。具体规律是:从东方的角宿开始,呈逆时针方向,往北、往西、往南依次排列,即:角、亢、氐、房、心、尾、萁为东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为北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为西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为南方七宿。具体请参看五代彭晓在《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书中所列的《明镜图》[3]。

  3、从“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句可知,太虚中的28宿,是化生丹、黅、苍、素、玄(红、黄、青、白、黑)五行之气的源泉;换言之,宇宙间的五行之气,是由太虚中的28宿所化生的。

  4、《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联系上述“天地之门户”句来看,由28宿化生的五行之气,阴阳更作,“寒暑弛张”,演为四时,而生化万物。所以然者,是由于“天地之门户”作为枢机,进行控握,故也。

  5、天所化生的五行五气,原出于“天地之门户”,既生之后,又是以“天地之门户”为出发点、为通道而向下运播,弥漫宇宙的。可知这个“天地之门户”,是宇宙规律产生之处,是万事万物生化的始点,意义特别重要,故“不可不通”。

  6、由于28宿所化生的五行之气,是通过“奎璧角轸”这两个大的“天地之门户”向宇宙播运的,故知:“奎璧角轸”所播运的是28宿所化生的五行之气。这两个“天地之门户”,展开来说,为“天地五行之气播运的门户”,简略地说,则可称为“气门”。

  三、气门的设置规律

  气门的构造材料,主要为二十八个星宿。

  西北方的奎壁二宿,东南方的角轸二宿,分别构成两个广大的气门。经文所说的“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就是指的这两个门。依理类推,东北方的箕斗二宿,西南方的参井二宿,也分别构成两个广大的气门,与奎璧”和“角轸”这两个天门遥相对应,相协为功。再依理类推,二十八宿中,每两宿之间,也都分别构成较小的气门,与四个大的气门同类相从,协同作功。

  由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之气所化生的,而气门是五行之气出入播运的枢机,故《内经》特别强调:气门学说为“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因此“不可不通”。

  四、气门与节气的关系

  星宿所化生的五色之气,通过气门播向宇宙,化为风热湿燥寒五行之气。五气混融一体,随着时间的推演,而盛衰往来,盈虚更作,寒暑迎随,演为节气。据此可知,星宿气门的动静,存在于24个节气之中;24个节气,由星宿气门化生而形成。《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同样道理,善言上者,必会于下;善言星宿者必会于节气。星宿气门的原理,存在于节气之中。这种原理,古人早有揭示,认为:四象、节气、二十八宿与十二地支,存在一体化的对应匹配关系。例如:东方卯位的房宿对应春分,西方酉位的昴宿对应秋分等[4]。

  因此,24个节气,全息着28宿的特点,同样地构成大小不等、档次不同的气门,将风热湿燥寒五行之气播向空宇,化生万物。具体例如:

  立春与立秋,分别构成两个较大的气门。一年之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其阴阳之气,就是通过这两个大门而升降布化的。

  依理类推,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分别构成四个次大的气门,分别播运春、夏、秋、冬四时的天地之气。

  再依理类推,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与小寒,分另构成12个较小的气门,分别播运有关月份的天地之气。

  再依理类推,一年的24个节气,每个节气就是一个气门,分别播运有关半个月内的天地之气。

  还可依理类推,一年中的365天,每天的子时都是一个小气门,播运一天之内的天地之气。

  五、气门的有关特点

  宇宙气门有几个特点:

  (一)其规模与宇宙等大

  由于我们所存在所认知的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大统一体,而宇宙间的气机流布,都是在宇宙之内进行的,因此,宇宙里气门的规模,不论其档次大小,都是与宇宙等大的。

  (二)其布局分多档多等

  宇宙气门的布局,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三个档次。

  1、大气门。一年四季共365日,可分为阴阳两个阶段,上半年即春夏季为阳,下半年即秋冬季为阴。立春为春季的开始,为一年中阳气的开始,是为阳门;立秋为秋季的开始,为一年中阴气的开始,是为阴门。立春与立秋,为一年中最大的两个气门。随着这两个气门的交替开关,阴阳往复,寒暑迎随,年复一年,以至无穷。

  2、中气门。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设有一个门,以迎收敷布本节的天地五行之气。这四个气门分别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中气之门轮流开关,并且嵌入大气门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3、较小气门。我国农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中分布有两个节气(或曰一个节,一个气),以第一个节为门,以迎收敷布本月的气。例如:正月以立春为气门,二月以惊蛰为气门,三月以清明为气门,四月以立夏为气门,依次类推。十二个较小气门轮流开关,并且依次嵌入中气门、大气门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4、小气门。我国农历的节气共有24个,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每个节气同时也是一个小气门。24个小气门轮流开关,并且依次嵌入较小气门、中气门和大气门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另外,《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依理类推,一日之中,同样可分为大小不等的多个档次的气门,以迎收敷布相应时间中的天地五行之气,并且依次嵌入各个上级气门之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三)其组合为逐一移易,两两成对。以24个小气门为例:24个小气门,一个一个往下移变,组合为门。例如:立春与雨水组成一对气门;当立春结束时,雨水与惊蛰组成一对气门;当雨水结束时,惊蛰与春分组成一对气门,以此类推。不可误解为:24个小气门,两两成对,24除以2=12对气门。大气门、中气门、较小气门的组合形式,依此类推。

  (四)其开关由时辰激活,彼关此开。亦以24个小气门为例:2019年2月4日的立春,是由“午时”进行激活的,没有这个“午时”进行激活,则立春之气不得敷布。当午时立春之门打开之时,则上一个气门大寒的门页同时关闭。此时,立春与雨水组成一对气门,立春敷布阳气,雨水将阳气收拦住以免外泄。当立春结束时,雨水则与惊蛰组成一对气门,雨水布气,惊蛰为之收拦,以此类推。

  (五)气门处的气候特点。《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冬至四十五日”是立春,上一个气是大寒。大寒是一年中的阴寒极盛期。立春之门打开之时,也是大寒之门关闭之时。从此时开始,标志着阴寒天气结束,阳热之气到来。不过,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缓慢进行的,并不是说到了立春那天,立春之门一打开,冬寒之气就一下子结束,气温就一下子升高了,而是在“立春”之门刚开启时,其“阳气”是“微上”的,天气是逐渐变暖的;而“阴气”则是“微下”的,阴寒之气是慢慢消退的。

  同样道理,“夏至四十五日”是立秋,上一个气是大暑。大暑是一年中的阴寒极盛期。立秋之门打开之时,也是大暑之门关闭之时。从此时开始,标志着阳热天气结束,阴寒之气到来。不过,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缓慢进行的,并不是说到了立秋那天,立秋之门一打开,夏热之气就一下子结束,气温就一下子下降了,而是在“立秋”之门刚开启时,其“阴气”是“微上”的,天气是逐渐变冷的;而“阳气”则是“微下”的,阳热之气是慢慢消退的。

  总结言之:经文对于两个大气门,连用四个“微”字进行强调。“微”为会意字,从彳( chì)、( wēi)声,本义:指隐秘地行走,故《说文》解释:“微,隐行也。”引申义为细、小,程度轻。据此可知,经文用“微”字意在强调:“立春”之门刚开启时的阳升阴降,“立秋”之门刚开启时的阴升阳降,是隐约进行的,缓慢进行的,程度很轻。此时,上一节气的气候,仍然处于盛势,极易夺门而入。同样道理,其他各个档次、各个气门之处的气候变化,无一不是“微”变“微”化,逐渐进行的,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发生质变。

  六、气门学的养生意义

  (一)《黄帝内经》四时养生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据笔者观察,目前中医学界对于这段经文的理解和应用,主要有这样两种观点:

  (一)人天通应观。认为:人身是一小天地,人与自然界相通相应。春夏阳气盛,人体也要阳气盛,要多食温补阳气的食物、药物,才有利于健康。若果春夏阳气盛,你偏要进食寒凉性的食物、药物,与天对着干,错乱自然界固有的阴阳气势,能对健康有利吗?同样道理,秋冬阴气盛,人体也要阴气盛,要多食寒凉性质的食物、药物,才有利于健康。若果秋冬阴气盛,你偏要进食温热性的食物、药物,违反自然规律,你能不生病吗?

  (二)语词失误观。认为:《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的治疗原则,并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正治”法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有“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的治疗用食大法。依此原则、法则,春夏季节阳气盛,人体阳气也盛,此时应服用寒凉性的食物、药物,养益阴气而削减体内过盛的阳气,才能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有利于健康。同样道理,秋冬季节阴气盛,人体阴气也盛,此时应服用温热性的食物、药物,温补阳气而削减体内过盛的阴气,才能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有利于健康。反之,若体内阳气本盛。再服用温热性的食物、药物,或者体内阴气本盛。再服用寒凉性的食物、药物,加重体内阴阳失衡的程度,那样不是“养生”,而是“养病”了。因此得出结论:《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句中有字误,正确的说法应是“春夏养阴,秋冬养阳”。

  (三)笔者认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养生大则,是对气门学的具体应用。欲弄清“春夏养阴,秋冬养阳”的真正含义,先需弄懂弄通几个词义、句义:

  1、“四气调神”:“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神”,即调摄精神活动,保健防疾,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养生”。

  2、“沉浮”: 比喻盛衰、消长,也指顺其盛衰之势而作为。如:汉•刘安《淮南子•卷一•原道训》:“与道沉浮俯仰。”意即顺其道之或盛或衰之气势,而应之以或俯或仰之姿势。

  3、“沉浮于生长之门”:《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可知“生长之门”即“春生,夏长”之门,简言之即“春夏之门”。农历一、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在春夏季节的六个月中,以立春为门,其门初开时,相当于立春到雨水或整个正月这段时间,以后,则进入内室了。

  当代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在《古书疑义举例续补•省句例》中说:“古人文中,常有省略一句者。其所以省略之故,有由于说者语急不及尽言,而记事者据其本真以达之者;有由于执笔者因避繁而省去者。”据此可知:经文“沉浮于生长之门”句,是对“春夏养阳”的注脚,在此句下面,还有“秋冬养阴”的注脚句“沉浮于收藏之门”,因“避繁”而被省略掉了。“收藏之门”即“秋冬之门”。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在秋冬季节的六个月中,以立秋为门,其门初开时,相当于立秋到处暑或整个七月这段时间,以后,则进入内室了。

  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对于上述“生长之门”和“收藏之门”的定义、门情弄清以后,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句就好理解了:

  (1)“春夏养阳”:意思是说:当“立春”之门刚刚打开时,阳升阴降之势甚微,以至时虽立春而进入春夏阶段,但冬寒之气夺门入春,寒气仍盛。这种入春后的寒气,通常称作“余寒”,甚者有如波浪起伏,出现刚刚回暖又寒冷的“倒春寒”。 例如民间有“春寒冷至骨”、“春寒冻死牛”的说法。在诗人墨客手里,这种春寒还成了诗的素材,形成了独物的春寒文化。例如:唐• 杜甫《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馀寒历氷雪,石门斜日到林丘、、、”;宋• 陆游 《小舟游西泾度西冈而归》:“小雨重三后,馀寒百五前、、、”等。

  由于时虽交春,但寒气仍盛,故此时养生,宜以温阳养阳为主。而当春门大开,移时稍久,阳热入室,阴寒尽消之时,其养生又当“热者寒之”,以寒凉性的食物、药物以削减体内较盛的夏热之气了。据此可知:《内经》“春夏养阳”句,是对“春夏之门初打开,寒气仍盛宜补阳”的省略说法。我们还可以据理补充一句:“待到阴寒消尽时,春夏养阴则为良。”

  (2)“秋冬养阴”:同样道理,

  当“立秋”之门刚刚打开时,阴升阳降之势甚微,以至时虽立秋而进入秋冬阶段,但暑热之气夺门入春,阳热仍盛。这种入秋后的暑热之气,有时比夏时还盛。由于这个原因,历法上有“秋后一伏”的设置,民间有“秋后十八天地火”、“秋老虎”惧热说法。在诗人墨客手里,这种秋热还成了诗的素材,形成了独物的秋热文化。例如:唐•白居易《秋热》:“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南宋•杨万里《秋热》:“今年秋热倍常年,更住西峰落照村、、、”等。

  由于时虽交秋,但热气仍盛,故此时养生,宜以养阴清热为主。而当秋门大开,移时稍久,冷寒入室,暑热尽消之时,其养生又当“寒者热之”,以温热性的食物、药物以补益体内阳气了。据此可知:《内经》“秋冬养阴”句,是对“秋冬之门初打开,热气仍盛宜补阴”的省略说法。我们还可以据理补充一句:“待到阳热消尽时,秋冬养阳又须明。”。

  七、结语

  宇宙的气门,是宇宙中阴阳之气消长变化之门,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生化不息之门,是人类的养生保健之门,是医生诊疗疾病的法门。

  《内经》气门学,是《内经》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气门学,是一个集病因学、病机学、病证学、病变学于一体的综合概念,是中医治疗学、养生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因门制宜,辨门施治施养,是《内经》的基本观点,根本原则,医友、养友,“不可不通”。否则,对于中医基本理论学得再好,也是不完整的、不完善的,从而容易在诊疗疾病方面、养生保健方面,产生偏见,发生失误。

  参考文献

  [1] 门: 百度百科

  [2]四合院: 百度百科

  [3] 八卦与二十八宿:

  

  [4] 四象、节气、二十八宿对应十二地支:

  

  2013年3月初稿,2019年8月修改

  声明:转载此文必须注明:张广修 张同远:《黄帝内经》“气门”学说初探,见:天涯社区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