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养生知识网 » 四季养生 » 夏季养生

初夏时节谈养生

2019年11月12日 17:11:586490百度已收录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消耗体力的运动对身体都会有一定损伤,所以,此时运动不可过度出汗。

咽喉肿痛、嘴角长泡、脸上冒痘、动不动就想发火……李先生这些天总感觉不太舒服,特别是假期,走亲访友、忙忙碌碌、生活不规律,这种症状更是加剧。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但也挺影响心情和正常生活的。其实,有不少人到了初夏都有李先生这种情况,这些症状正是上火的表现。多数上火不适的患者,常常出现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皮肤干燥、口舌生疮、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烧心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

平和心态 保持心情舒畅

专家指出,立夏后,天气渐热,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又因为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使人们心火过旺易出现“上火”症状。特别是老年人,初夏之时,气血易滞,血脉易阻,因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专家认为,这时为防止“上火”,市民应做好精神养生,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狂喜大怒而伤心,要多做一些平静的事情,如绘画、练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以调节紧张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多进稀食 有利养生

专家指出,人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感觉最舒适,也最健康,但多风少雨的立夏天往往比较干燥,室内湿度往往达不到舒适温度。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感觉嗓子和鼻子发干,就说明该给室内空气加湿了。加上炎热的天气使人体内丢失的水分较多导致脾胃消化功能较差,同时,炎热的天气又影响着人的食欲,所以,除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喝温水、喝新鲜的蔬菜汁、水果汁是最简单、最有效也最直接的补水方法,特别是老年人在初夏的每天清晨,最好空腹饮一大杯温开水,可以有效地防止中风的发生。当然还可以在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有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在煮粥时加些荷叶,会让粥的味道清香,但略带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的作用。此外,鸭肉、虾、鲫鱼、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同样具有增进食欲、补充营养、消暑健身的功效。

养心为主 加个午休

专家指出:春和夏交替的季节,我们要注意从肝的调护转变到心的调护,肝的调护到了尾声,心的调护刚开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曾记载:“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思是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人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又会由生疟疾。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身体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长养、以致供给秋天的收敛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到了冬天,还会再导致别的疾病发生。

专家认为,立夏之后,可适当调整人体生物钟,养成晚睡早起的习惯,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增加午休。中午1时到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所以,中午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反而会让神气受损。

有氧运动 强身健体

专家强调,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消耗体力的运动对身体都会有一定损伤,所以,此时运动不可过度出汗。应适当地做一些有氧运动,例如: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瑜伽等。每次大约30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此外,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