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个动词#健康养生文化漫谈(二)
健康养生文化之婴养幼儿养性
原创:熊春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养虚。养,主要指抚育、培养、修养、供养、奉养、饲养。养对于生命而言,指天德养精神,地谷养命形。
养性”,具体而言,就是用道德的品格和能量抚育、滋养真性,教养、矫正、修改禀性中的五德不足,杜绝坏的、不健康习性的生成。用道德扶生真性,用真性慧识驾驭后天智识的超常提升,生成和建立最符合自然大道客观规律的正识、正念、正知、正觉的意识系统。将这些教育任务抢在幼儿期全面完成,为培贤育圣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培养既具备科学创造能力、又具有丰富智识才能的优秀人才作好准备,这就是幼儿养性。
中国民间有一句有关教育的警示格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婴儿刚出生以后,脑部的智识系统就像一张白纸,智识的可塑性极强,接受能力极为活跃。最初的智识记忆,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胎儿和婴儿时期的教育,关键是父母双方,母亲本身的作用力更是关键中的重点,母亲本身的道德品格和修养的深刻性是胎婴养虚的关键。
胎婴时期和幼儿时期(4-8岁),是生命的先天时期。胎婴和幼儿主要是被动接受教育,处于被动受纳状态。所以,为人父母者若想子女成才,则必须高度重视和注意自己本身的道德素养、言行举止、教育方法。正人先正己,正所谓打铁还需墩儿硬。父母的明理、知法以及表率作用,是胎教、婴教和幼教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
孩子过早地玩手机、玩平板、玩电脑、玩卡通、玩游戏、或者看各种不健康的卡通图书、武侠小书等等对孩子的成长,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是造成孩子多动症、没礼貌、脏话连篇、难教化的根本原因。
明代徐春甫曾说:“古人胎教、胎养之方,最为慎重,所以上古之人多寿多贤良。”中国自古就高度重视育人从胎教胎养抓起,方法以合德为标准。培养孩子的大公道德精神,则为正意识、阳性意识、道德意识。当这些上善的知识与婴幼儿,先天禀赋中的五德结合以后,既能校正和清除禀性中的不足,实现“损有余而补不足” (《老子·德道经》),使孩子五德齐备,形成优良的道德品格和气质,真正让孩子易长成人,从而发展成为胸怀大志、品行端正、学识丰富的有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配图: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