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享年72岁,据 史料记载比当时鲁国人平均寿命高出许 多,可见他对养生不但有研究,而且躬身力行。孔子主张“仁德润身”。他认为只 有道德高尚的人,才会心理安定,意志不 乱,得以高寿。鲁哀公曾问孔子:“知者 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回答道:“然, 知者乐,仁者寿。
”接着孔子讲了人有三 死:疾病死,服刑死,争战死,这些死的 人都与道德有密切关系:“寝处不时,饮 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 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 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 动不量力,兵共杀之。”此外,孔子情趣高雅,精通诗书礼乐; 喜欢运动,爱好骑射狩猎、驾驭马车、登 山;善于调摄起居,讲究饮食卫生,这些都 是他健康长寿的原因。
“仁者寿”,是孔子论养生的总纲。 什么样的人是“仁者”?就是“仁爱”、 “仁厚”、“仁义”的人。孔子的思想核 心是“仁”,其中心点是指人与人互相亲 爱。“仁者寿”出自《论语•雍也》。孔 子是这样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意 思是:聪明人的快乐,像水一样,永远是活 泼的;仁爱的人的快乐,像山一样,崇高、 伟大、宁静。聪明人不断探求知识,思维 是活动的;仁爱的人有涵养,看事情是冷 静的。探索知识求得乐趣;宁静有涵养, 不容易生气,寿命自然会长的。孔子谈人格修养,讲了三个重点: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意思是说:“真正有 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真正仁爱的人, 不因环境不好而动摇,不患得患失,没有 忧烦;真正勇敢的人,坚持正义,为人民 做好事,没有什么可怕的。”“仁者不 忧”,说起容易做到难,“生老病死”是 自然法则,人生一世哪有不遇到困难挫折的。
梁启超曾说:“盖人生历程,大抵逆 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论 毅力》)虽然每个人的境遇不一样,但谁 都有过逆境。岁数大的人,年老力衰, 不顺心的事可能会多些。怎样对待?就 得做好“仁者不忧”。“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也是孔 子的名言。
君子(仁者)襟怀开朗,无论 得意或失意的时候,都是乐观的,不骄不 躁,“不怨天,不尤人。”(《论语I宪 问》)小人处世以自己为中心,以求利为 半径,总觉得自己吃亏,所以心理上常是 苦闷的。“君子坦荡荡”早已深人人心。 在孔子身后1500年的五代,人们塑造了布 袋和尚(俗称“弥勒佛”),整天笑呵呵 的,该是“君子坦荡荡”的典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