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的多维度思考
作者:李海英,梁尚华,王键,裘陈江
中医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深刻体现着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原创文化基因,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先进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形成了研究人体生理、病理配以中药本草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也是世界公认极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新时代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健康养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中医药远程移动化、多元个性化的健康养生产业提供了新的业态可能。因此,深入研究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养生文化历史悠久且底蕴丰厚
1
中医健康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又称为“摄生”。 这是一种对生命和健康的本能。也是国人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生命文化。
从19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和1980年代湖北张家山出土的医书和文物,都显示我国从先秦到两汉时期已有脉学、气论、房中、导引等医疗与养生术的实践与理论,也证实了传世文献中关于养生术的诸多记载。
在早期的养生实践群体中,大体上是以方士,或者贵族阶层为主。直到宋代以后,伴随着印刷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养生术和养生文化并不限于方士等专门群体,渐渐被不同社会阶层接纳和实践,明代中后期以降更是如此。
在明清两代,养生知识除了收录在医学、宗教典籍之中,还有大量养生单行本和养生丛书问世。此外,大量日用类书籍的出现,使得其中包含的养生保健知识,更是深入民间的生活实践当中。
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
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符号的代表。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为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亟需创新业态模式。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健康养生方式、理念日益普及,健康、养生服务业呈现全新增长态势。
中医药作为我国本土传统医学,在健康养生领域的优势不言而喻。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重要任务,《纲要》中还具体指出要“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等四个方向。在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尤其在“提高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等方面,将中医药养生优势与现代健康管理结合,探索如何将健康文化、现代管理、医疗保险融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为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业发展和落地指明了新方向。
关于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多维度思考
3
随着人们对养生与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业的文化及商业潜力飞升。在国家大力提倡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根据健康养生的具体路径与实施方法,本文尝试从四个维度探索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新发展的思路。
“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维度
2012 年,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出台,聚焦当前国人在健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全民健康型社会。在此背景下,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尽快建立健全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打破行业壁垒,推动产业融合,引导产业合理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政府统筹和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交流创新平台,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与交流,让传统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精华与现代人健康需求相结合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成立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府管理机构,完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
*制定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业的行业标准及发展指南,建立良性发展的养生市场规范;
*重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业的媒体监管与文化导向,出台更为专业、严谨的医学文化传媒监管方案和相关制度;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的人才 队伍;
*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对从业人员进行分等级、分专业、分模式的培训,同时注重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技术方法等内容的挖掘传承,营造正规、良性的中医药养生行业形象。
百姓养生需求维度
俗话说“需求是第一生产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业首先要从人们生活的养生需求出发,对医养、食养、术养等进行更为时尚、实用、便捷的创造性优化和完善,尤要聚焦当代多发病、高发病、慢性病等中医优势病种,解答养生困惑,将中医的体质差异、个性化医疗与多种方法选择等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引导具有传统中医风尚的养生方式。
深入研究中医药养生文化,发掘整理民间珍贵的健康养生诊疗技术
民间保留了大量具有高度实用性的中医药养生经验方法,长期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促进和规范民间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也尤为重要,让这些贴近日常生活中简便有效的养生方法真正传承和应用。
整合新旧媒体平台,提升养生节目的专业化,时尚化
文化传播是架构中医养生知识与百姓健康生活的桥梁,目前的养生节目大多仍局限在中老年人群,需专业学者与媒体专业人士跨界整合,打造专业、时尚、符合不同人群欣赏口味的传媒节目,加强个性宣传,培养正确的健康养生意识和中医药文化认同,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做到有效传播和广泛推广。
突出中医药文化多学科交叉特色,发掘中医药文化美学价值
回顾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其广泛融入了我国古代传统哲学、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知识,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鲜明特色。同时中医药学与书画、音乐、香薰、插花、饮食、文学、诗歌等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学科亦密切相关,具有高度的中华传统美学内涵,是中医药养生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文化精粹。
重视中医“心身一体”理念在现代心理疾患的应用
“养生先养心”,中医历代养生大家以及经典文献都高度重视情志、情绪的作用,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的过渡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是直接导致生病的重要原因,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情绪焦虑、失控等会引发失眠、脱发、高血压等疾病,中医养生心理方面关于情志诊疗、心理疏导、情绪调控等层面具有丰富的记载,有助于解决当今时代心理疾患等问题。
发掘中医优势病种特长,尤其是慢性病领域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2012年,我国已有超过2.6亿人为慢性病确诊患者,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9%。世界银行《中国走向健康和谐生活》报告中指出,每年约有103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全国总死亡率的80%。慢性病已然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健康威胁。中医药所倡导的治未病、健康生活方式等理念以及中医诊疗方法在慢性病的防治领域优势突出,将大有作为。
不同领域个性化定制维度
中医药本身具有个性化定制的优势,在养生领域,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需求、不同层次搭建平台,做到定位精准、事半功倍。
融入校园文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要“打造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平台”,其中就包括“联合教育部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入校园,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中医药类课程具有融经典类、技能类、艺术类、文书类、媒体类等为一体的特色,可以打造中药特色课外文化精品,既可以有效地传播与弘扬中医药文化,又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助力养老产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比2014 年增加1000 万人,预计到2020 年将达到2.56 亿人,2025年将突破3亿人。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老年健康养老需求的与日增大,为健康养老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健康养老服务业迅速成为中国正在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针对老年人群的养生包括传统养生讲座、义诊、养生产品派送等,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区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心,开展中医药养生文化展、养生技能体验等,重视养生产品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创新,形成新时代智能养生养老社区,助力中医药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开启家庭智能医疗
伴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医疗健康设备的智能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各种智能医疗设备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之下,人类有希望解决公共卫生所面临的许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从而开辟出人类健康和医疗的广阔新前景。
人工智能将从智能诊断、手术机器人以及智能设备增强治疗效果等方面对公共卫生产生重大影响;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对个体的日常生活进行健康管理的日常化医疗会成为未来医疗领域新业态。中医药以其底蕴深厚的养生理论和形式多样的养生方法,在未来智能医疗服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打造养生产业新业态
21世纪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干细胞 治疗、3D打印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催生了远程诊断、智慧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新型健康服务业态,科技的发展以及备受关注的人工智也能为医学诊断、治疗、养生服务等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智能医疗即将改变已有的医院服务模式,中医药企业应抓住国家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机遇,在未来医院、智能家庭等领域发挥中医药服务健康生活的优势。
“一带一路”背景下打造中医药国际养生品牌维度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过程中,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中医药应站在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度,对国际市场进行精准分析,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一流品牌产品,为中国健康养生产业走向世界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
建立国际中医养生教育与服务机构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尝试成立相关教育服务机构,推出适应海外不同国家中医药发展现状的养生模式,促进中医药理论体系、医疗实践、养生体验、文化推广等多角度结合,突出中医药健康养生体验的作用,在体验过程中了解中医,促进中医药所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健康服务走进海外家庭,通过提升对中国养生文化的认同度。
推进国际科研界对中医药养生领域的关注
国际层面的中医药科学研究不断升温,但整体偏于理论、针灸、方药等医疗层面的研究,对于中医药特有的文化内涵、养生理念、养生方法、技术转化等相关研究关注较少。因此,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如生物、基因、人工智能等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亦是打造中医药养生国际化品牌、把握未来养生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
搭建国际社会不同文化圈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
从学术、科普双重角度,搭建中医药最新的科研进展、交流合作、人文历史、在线教育、远程医疗、产业服务等多元信息的国际中医药国际服务平台,促进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认同度,在海外传统医药竞争发展的激烈环境中,真正打造我国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掌握国际话语权。
推进中医特色国际医疗旅游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了依靠其先进的医疗技术吸引病患以诊疗治病为目的的医疗旅游,不仅提供医疗服务,也安排配套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和医疗成本的飞涨,人们开始青睐以医疗服务为主结合疗养、休闲、游玩的新型旅游模式。目前医疗旅游已经覆盖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潜力巨大,2013 年产值为4386亿美元,预计2017年为6785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16%。
纵观整个医疗旅游行业,大多以旅游资源结合医疗优势为主要模式。目前我国在挖掘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已有少数地区起步,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结合中医药特有的医疗养生优势,开发系列定位精准、突出个性化服务的养生休闲路线,包括养生胜地、道地药材产地、中草药种植园、特色疗法体验、知名中医药企业、中医药老字号文化、森林康养等。
综上,中医药养生未来发展方向不仅仅局限于特效医药、新的技术或高科技产品,还广泛涉及到百姓生活的养生思想、方法以及健康理念,中医养生文化产业融合中医、健康、文化、商业等涉及面十分广泛,新时期新机遇必将催生出庞大的文化经济产业考,在尊重符合中医养生的学科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探索中医养生文化与其他学科体系如营销、传播、科技的融合创新。
此外,中医养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领域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意义,这也使之在承担健康养生任务之外具有了更远大的文化传承意义。
编辑: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