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预示着春天要来了。
从中医养生保健的角度看,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因此立春也是一年中最适合养阳气的时候。身体阳气足,抵抗力才强!身体阳气足,抵抗力才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全喜2020年3月在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的《人民名医》直播时表示,春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升发,与春之阳气相应,根据春天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中医提出了春季养阳的观点。①那么为何春季要养阳?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中医认为,“肾藏精生髓,髓聚而为脑”,所以阳气不足可致使髓海不足,脑失“养分”,就容易出现头晕耳鸣。当人出现反复感冒、手脚经常冰凉,精神气色差,容易犯困……这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中医有句名言“阳气不到就是病”。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阳气是生命的能量源,就像自然界的太阳一样,《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失去了阳气,人就会没精神,就会短寿,就会生病!②有句古话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就是人体的阳气,也是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力。所以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过食生冷、经常晚睡、出汗过多也都会耗损阳气,阳气虚会导致人体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抵抗力下降,外邪就会趁机侵入人体,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所以,春季养阳,保护人体阳气,就显得十分重要。春季养阳,记住“三要三不要”一要——饮食温补,要多辛甘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春季阳气初生,宜“减酸增甘”,多食辛甘发散、温补脾胃的食物。温补不宜大鱼大肉,建议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比如韭菜,在蔬菜家族中,韭菜是最先崭露头角的,生命力顽强,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是最典型的应季蔬菜;葱,春天的葱是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喝葱白汤可以益五脏、补气血;大蒜,春天呼吸道和消化道很容易受外界感染,大蒜可杀菌,对心血管健康也很有好处。③二要——春季选茶,要喝花茶春季选茶大有讲究,此时宜喝花茶,因为春季人体阳气的生发需要依赖肝气的疏泄作用,玫瑰花、茉莉花等花茶有疏肝理气的功效,有助于舒达肝气、调和气血。可取玫瑰花1克,茉莉花1克,红茶3克,冰糖适量。一同放入茶碗,加入沸水,加盖3~5分钟即成。④三要——春季养阳,要晒太阳有一个非常简单且经济的养阳方法,那就是多晒太阳。《老老恒言》就有“日清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的说法。之所以“背日光”是因为背部有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晒太阳的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11点之间,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光线也比较柔和。晒太阳的效果最好。此外,不建议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⑤一不要——衣服不要“脱太快”立春之后,虽然从节气上来说已经进入到了春天,但这个时候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和真正意义上的春暖花开至少还差有两个节气,适度“春捂”是顺应阳气升发的养生需要。所以不要瞬间将厚衣物脱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保养阳气,增强抵抗力,有效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③二不要——运动不要“太剧烈”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有时候早晨过于冷,如果想锻炼,可以选择在早晨的十点和下午的四点左右。注意,运动前必须做准备活动,不要进行激烈运动,否则会使经过冬天严酷气候而变得脆弱的器官更容易受损,应该选择轻柔和缓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走、慢跑、踏青等。让身体逐渐适应。三不要——情绪不要“太波动”春天人体内阳气渐升,向外发散,表现出来就是春心萌动,得不到释怀的时候,往往会伤春。如果出现忧郁、情绪波动、多愁善感,要格外注意,可能是体内阴气偏盛,抑制了阳气的升发,如果不能及时调节,很容易出现抑郁症或精神问题。遇到不顺心的事,换个角度想想,也可以把事放一放,找些其他事情做,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走走、爬山等,感受大自然的情怀,避免在家里呆着老想事、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