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养生知识网 » 名家养生

为啥历史上中医名家多为道士?

2022年04月14日 14:43:103120百度已收录

历史上,道教与中医渊源深厚,在中医发展史上,不少著名医家深得道家文化的精髓,与此同时,在道教仙真中也产生了不少中医大家,例如东晋葛洪祖师,当代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而获诺贝尔医学奖,就是受启发于葛洪医著《肘后备急方》,除了葛洪祖师外,还有陶弘景祖师、孙思邈祖师等等。河南锐思教育4009901806

为什么历史上中医大家多为道士或者对道文化有深厚造诣呢?

这个问题不仅今天有人想到,清末民国初年同样也有人问。

当时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中医名家张锡纯这样回答:“《内经》与《丹经》皆始于黄帝。然《内经》为世俗共用之书,故其书显传于后世。《丹经》为修士独善之书,故其书秘传有专家,所谓教外别传也。”

他所说的《丹经》意指介绍内丹修炼的典籍,主要有《阴符经》、《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等,这些实际上就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也可以说张锡纯认为之所以很多中医大家多为道士是因为中医与道家同源。

这里,河南锐思教育总结了几点关于中医和道家同源的佐证。

首先,“阴阳五行”是道家和中医的共同核心理念之一

明代著名医家兼道士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五行通论》中讲“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

中医应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身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的思维模式“取象比类”、中医的治则治法等都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这是中医学界的通识。

而阴阳五行之于道家的关系,相信就不用小编我多说了吧?

其次,道家“治未乱”与中医“治未病”遥相呼应

《道德经》中讲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也就是说,当问题细微之时,要及时化解,不要等问题变大。

而“治未乱”这一哲理也体现在中医治疗上,也就是“治未病”。

如:“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理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椎,不亦晚乎?”。

这也构成了中医最大的一个特点,即强调主动预防疾病。

其三,道家“清静无为”是中医倡导“恬淡虚无”的先声

道家提倡清静无为,《黄帝内经》中沿袭了这种“自然无为”的哲理和“节欲”观点,认为通过“治神”,使精神意识保持“恬淡虚无”的状态,是防病治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按照“恬淡守静,内敛不争”来进行自我修炼,是能收到预防疾病的效果的。

还有,道家“人法自然”与中医“顺应天时”两种观念的对应,中医一些治疗手段也和道家关系紧密,如导引、针灸等等。

总之,中医发展史上的名家大都受到道家文化的熏陶,甚至很多人本身就是道士,而他们之所以在医药事业上能做出巨大成绩,与他们深得道家文化之精髓有着莫大关联。

目前,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发,中医迎来了春天,但当我们在讨论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时,应该看到道家对中医发展影响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清醒地全面认识中医,才能为中医在日后的振兴中提供文化支撑。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