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新闻让我记忆犹新:一个249斤的胖子,因呼吸困难就医,检查发现,他的左心室内径已达到9.2厘米,而正常人不过5厘米。因为心室扩大了近一倍,诱发了心脏瓣膜闭锁不全,在每天超量而畸形的工作中,心肌不断增厚,直到心脏肿大得像排球一样,几乎将整个胸腔占满,肺都被生生挤瘪了。在心肺的双重损伤之下,他连平躺都不能,只要躺下就不能呼吸,每天只能坐着打盹……如此严重的心衰,唯一的办法就是心脏移植。
但问题接踵而来:一般情况下,供体体重不得小于受体体重的80%,按照这个标准计算,这个体重249斤的人,必须由一个体重199斤的人来捐献心脏,心脏的捐献机会本身就少,现在还多了个体重的要求,救治自然难上加难。最终,他只是勉强接受了一个体重相差100斤的供体,使手术的风险大增,但没办法,因为他连等合适供体的时间都没有了……
他的生病的经历是很多胖子共同的轨迹:大学毕业时体重160斤,工作后每天要应酬,顿顿大鱼大肉,加上压力大,没有时间运动,体重蹭蹭上涨,人变得越来越懒,原来喜欢的运动一一停掉了,如此恶性循环,毕业10年后,他的体重飙升了90斤,达到发病前的249斤,就是这个体重把他的心脏彻底累垮了。
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一天24小时不停的运转,是所有器官里最辛苦的一个。如果体重正常,与体重匹配的心脏可以承受正常的负荷。如果体重过高,心脏的负荷就增加,好比一个小排量的发动机,却拉了一个大车,这样的配置之下,“抛锚”是随时的事,而心脏的超负荷就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为此,一个心脏病医生对我说:“别人是见到怂人压不住火,我是见到胖人压不住火”。他之所以发火,是因为他实在是不能忍受胖人对健康的无视和对体重的放任,他不是歧视,而是痛惜!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过很多中国医学界的名家,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营养学家葛可佑教授,中医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病理学专家纪小龙教授……没有一个是身材臃肿的,他们的体重都是几十年一贯制的不变,说到养生之道,他们有个共同特点:没秘方有准则。
没秘方是因为他们知道生命的复杂和环境的变化,很难用一个秘方或者一个办法合乎所有,贯通一生;有准则是因为他们知道想要健康,必须对自己有要求,这个要求就是体重管理,因为随着体重增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会直线上升,管理体重就是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
统计显示,每天多吃一个饺子,如果其他的饮食和运动不变,一年之后,你就会胖六斤。能几十年保持体重不变的人,他们连多吃一个饺子的放纵都不允许,即便偶有放纵,也一定会以其他的方式尽快抵消,比如:今天吃多了一点,运动就加量一点;这顿吃荤了一点,下顿就彻底吃素……通过“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办法,维持每天摄入热量的恒定,这种自律于他们并不没有多难,因为早就形成了习惯,这个习惯不仅使健康受益,也造就着精神和意志。
中国人在总结古往今来的长寿原因时有个结论:“仁者寿”,所谓“仁者”,不仅需要宽容豁达的,更需要节制和理性,后者既是健康习惯养成的基础,也是健康长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