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好习惯,乐活每一天。
1
热爱书法。
古语云:“书画者多长寿,诗书最养人心”。
书画不仅是一种脑力劳动,还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高雅活动。动起来,更精彩,人生处处繁华开。
远离尘嚣,静得天堂;
身心双养,万寿无疆。
一笔江山钟灵秀,万载春风洗凡尘。
常言道“福自静中得,寿从笔端来"。
挥毫泼墨,忘却尘世烦恼,诗词歌赋,送走浓雾阴霾。
这里说的曾思玉将军,就是这样一位智者。
生活之树常青。
这位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沙场老将,在离休后,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模式。
自从爱书法,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每天都要挥毫泼墨,运筹方寸,把日子过得充实新鲜,别有情趣。
任何一项技能,闭门造车肯定不行,曾老深谙其理,他寻师访友,精学苦读,一步一步拾级而上,终于步入艺术的殿堂。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先生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即便是生病住院,曾老也不忘情于书法。他叫人把文房四宝直接带到病房,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运笔如风,墨舞太极。
养生之道,在于生活。
他的这一习惯,一直保持了近3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怡然自得,不仅提高了生命质量,还荣登寿域,成为闻名遐迩的老寿星。
2
乐守田园。
曾思玉的住所里,有一个不小的庭院,这成了他健身的“舞台”。
老当益壮,绚丽夕阳。
院子里种上蔬菜水果,绿色环保无公害;种上花草树木,满满的诗情画意。不仅可以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还能沉浸“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生活;感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深刻。
一个“绿色产业链”,可以带来丰富的业余生活,体验各式各样的角色。比如,修修剪剪的园丁;春种秋收的农夫;静坐禅修的仙翁。
曾老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跟练书法异曲同工,必须摒除杂念,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方有所成。
起承转合,挥洒自如;一撇一捺,尽显风流。其气势、其过程,又像在练气功,舒筋活络、脉息贯通,让人情志舒畅,意志威猛。
放松心情,活成风景。
丰富多彩的“田园生活”,不仅让精神富足充实,还增强了他的体质,精神矍铄心态平和,又让延缓衰老成为必然。
长期的潜心贯注,孜孜以求,不仅练出了一手漂亮的书法,还让他身上的各种疾病不药而愈,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他的书法作品,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不少作品还被名家收藏。
每逢一些活动,比如军地名家现场书画义会,灾区捐助等,曾老都会想方设法积极踊跃地参加,去奉献爱心。
拿曾老的话来说,就是“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生活越丰富,身体越安康。
3
忘情垂钓。
开国中将曾思玉先生是个钓鱼迷,远近闻名。江、河、湖、海扬竿垂钓,不仅修身养性,饶有情趣,在促进健康长寿方面作用强大。
这并非故弄玄虚,里面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在一碧万顷的水边,活动着负离子含量丰富的空气,它们对于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人,是环境的产物。优美的环境,造就健康长寿的身体,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在水边,远离现代文明,环境幽静,无噪声污染,置身其中,乐趣无穷。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情绪稳定,心旷神怡。
开心快乐,最美生活。
一些身体的疲劳、内心的郁闷也会烟消云散。一条鱼儿上钩,弥漫在心中的喜悦之情难以形容,有成就感爆棚的陶醉,有精神满足的舒适惬意。
曾老的一位朋友,赋诗一首赠送给他:
“活到九十六,精神仍抖擞。愿为执竿叟,风雨不知愁。”
垂钓,练得是静功,万事沉默,波澜不惊;
垂钓,修得是心态,天地辽阔,皆入胸怀;
垂钓,养得是心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因为喜欢钓鱼,我也写了一首诗歌:
一钩如明月,稳坐钓鱼台。
八风吹不动,自像见如来。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4
欢乐对弈。
曾思玉先生喜欢下棋,不论象棋、军棋、围棋、五子棋,他都玩得精熟。
呼朋引伴,一起在楚河汉界上厮,杀斗智斗,大开脑洞勇。
在红军村老年活动中心,一些老伙计、老将军常常一边品茶,一边两军对垒。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各显神通。
最过瘾的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杀一个难舍难分,酣畅淋漓。
俗话说,人生难得一知己。
每天会晤好友,品茶论道,杀几盘棋,谈笑风生,的确是赏心乐事。还可以跟大家聊天,说话,谈经道,话桑麻。
这样,不仅可以调节情绪,增益智慧,还能陶冶情操,提升脑力。
好身体,都是自己用好习惯修来的。
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下棋等益智类活动,能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有预防老年痴呆症,延缓了衰老的强大功效。
在不断探讨,切磋中,棋艺突飞猛进,认知与时俱进,思想紧跟时代,日子常读常新。
鲐背之年,曾老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满面红光,精气神十足。
有人悄悄叫他“老神仙”,他淡然一笑,并不回答。在自己的生活节奏里,按部就班,潇潇洒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