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养生知识网 » 运动养生

太极拳:堪比药疗的运动养生处方

2022年04月16日 14:53:273080百度已收录

本 期 导 读

现代社会,久坐少动、运动不足的生活方式是很多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将科学、高效、合理的运动方式引入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健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维持生命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人体需要保持定量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这也是所有生命系统共有的新陈代谢机制。食物、氧气、水等物质的输入和代谢废物的排出,能量的产生与消耗以及心理状态构成了微妙的平衡体系,这三者也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运动是人调整这种平衡的方式之一。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和氧气来为肌肉提供活动所需的能量。此时,人体对氧气、水和能量的需求与静息状态下大有不同,血液循环加速、体温升高等就是人为适应这种状态而产生的变化。同时,运动也需要人提高心理专注力,这样自然也就调整了人的心理状态。

运动在保持新陈代谢的顺畅和平衡上,具有全面而独特的作用。

运动处方能改善体质,避免不良反应

运动处方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在冠心病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康复上疗效确切。与药物处方相比,它能有效地避免某些药物带来的副反应和潜在的不良影响。除了对原有疾病的治疗,运动还能增强身体素质,更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规律的运动,也降低了疾病复发的风险。

同时,运动处方也可以做到像药物处方一样的「个性化定制」,根据具体情况对疾病和身体做系统化的调整,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保持其安全性。诸多研究表明,运动与药物疗法也可以联合使用,很多时候都能达到「1+1>2」的效果。

蕴含东方智慧的运动处方——太极拳

运动处方的概念虽起源于西方,但在我国古代,用运动治疗疾病的方法早有记载。在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记载「(肾病)灸则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这段文字表明,配合灸法治疗(肾病)时要多吃东西以促进肌肉生长,舒缓情绪,用拿着大木杖穿着重鞋子大步走的方式来锻炼。这里不仅有明确的治疗指向,规定了饮食的量、心情的调节,还有运动的方式和运动强度的说明,可谓是非常系统的一个辅助治疗方案。

此外,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引书》等,都表明至少在两千多年前,运动导引就是人们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方法。

民间大量的武术、导引吐纳和其他传统体育运动形式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或是民俗中的赛龙舟、舞狮等运动更是薪火相传,世代不绝,为现代运动处方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传统太极拳是传统武术和导引养生术之集大成者,是东方智慧的体现,以中正、平衡和放松为根基,以灵活变化而不妄动为准绳,以柔和自然、刚柔并济为体现。让身体实现下盘沉稳,中盘松活,上盘虚灵的健康形态,让内心既平和柔软,又坚韧果决。

太极拳有很多要领,其目的是用正确的方法去纠正人们日常的不良行为,返回到《黄帝内经》开篇所说的「上古天真」的状态。

传统太极拳桩功的要求非常的复杂且细微,其中很多细节必须由老师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是不适用于现代远程教学的。因此,笔者选择先从站桩入手,介绍静态太极拳的练法,并将原来对身体各部位的具体要求,如「虚灵顶悬、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圆裆开胯」,提炼成「四对平衡」原则。

太极拳:堪比药疗的运动养生处方  运动养生 第1张

太极桩功的「四对平衡」

上下平衡:头向上领和胯向下坠的劲平衡。这一对平衡要体会并切实感受到腰脊两侧的肌肉放松,没有局部紧张的劲,保证了立身中正。

前后平衡:膝关节向前扎和胯后坐的劲平衡。这一对平衡链接了髋、膝和踝关节,让上下平衡传递到足底,并调节重心位于足弓最高点。体会腹股沟和脚踝松活的自然状态。

左右平衡:两肘左右拉开,同时领着两肩胛骨向左右分开,这对平衡将肩膀放松打开,让肩和脊柱连结,使劲力传导通畅自如,直达手指梢节。

内外平衡:膝关节略内扣,后胯打开,放松胯和腿外侧肌肉。这对平衡使胸腹的气血能下沉足底,并使两足内外受力均衡。

太极拳:堪比药疗的运动养生处方  运动养生 第2张

「四对平衡」更容易地被现代人,尤其是没有接触过传统功法的初学者理解接受,可操作性强。初学者应先找到适合自己且能坚持到15分钟的体位高度,在这个强度下,保持呼吸自然、匀细,每日增加练拳时间;到能坚持半小时后,再增加强度;如此反复,到重心下降,直至能保持膝关节夹角呈90度,坚持45分钟的自然放松状态,即为桩功过关。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