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养生知识网 » 中医养生

延缓衰老的中医养生方法

2022年04月17日 15:14:553620百度已收录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三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帝曰∶調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我们先来看原文∶“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这段话从字面的意思来看非常好理解,因为前文已经讲了身体“法阴阳奈何?”就是黄帝问“法阴阳奈和?”,岐伯说“阳胜则身热,腠理闭”等等,“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等等,这里边讲的就是法于阴阳的病理的变化是怎么样的,阴阳寒热身体的表现有哪些?这是前文讲。(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那么这块就是黄帝接茬问,“调此二者奈何”,“此二者”什么意思?我们要是联系上下文来看,意思就是指的上文所讲的阳胜和阴胜这种情况,进行调理、协调。怎么来调?岐伯往下说,如果懂的了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身体的阴阳就可以调摄。如果不懂的这些养生的道理就会发生早衰的表现。

一般的人“年四十”,就是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而“阴气自半也”,就是这时候阴气已经衰减到身体最为强盛的时候的一半。“起居衰矣”,这个时候身体的起居动作逐渐开始衰退。到了“年五十”,就是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体重指的就是身体沉重,“耳目不聪明矣”,就是耳朵也不好使了,眼睛也看不清,不能耳聪目明。“年六十”,到了六十岁的时候阴气痿弱,肾气大衰,这个时候肾气衰竭。这里的阴痿指的是阴气,还有的翻译指的是性功能,都是指的阴痿。因为身体的元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下虚上实的表现,就会经常流眼泪、流鼻涕,但是身体还特别沉重,头重脚轻,总感觉头晕晕的,胀胀的。脚底下轻飘飘的、虚浮的,动不动就容易摔倒,这就是下虚上实,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我们再细细地进行分析,每一段我们分析一下。帝曰∶调此二者奈何?这个“二者”,我个人的看法是对于前文顺承下来的意思,就是前文所说的“阳胜则身热,阴胜则身寒”,讲的就这两个道理。但是古代的注家对他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王冰认为这个二者指的是血气和精气而言,注解为∶“调,谓顺天癸性,而治身之血气精气也。”指的是血气、精气的意思,调的就是血气和精气。女性调的是血气,男性调的就是精气。所以这跟前面《上古天真论》里边所讲的∶“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丈夫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他这里边讲的就是天癸。

王冰作为一个道家的人物,他非常重视天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癸指的就是天干里边最后一个。按照我们以前讲过十天干的属性,甲乙属于木,丙丁属于火,戊己属于土,庚辛属于金,壬癸属于水,这是按照十天干的本身的划分来进行的。十天干除以二就是五,正好就是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到《黄帝内经》的一个学问叫五运六气,讲的就是五运。但是《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又不是按照刚才我说的这个顺序进行排序的,它是得五一化合,叫做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这是按照五运六气的化合方式来排的十天干。

所以在这我们再强调一下,因为王冰很重视这块,王冰是道家,道号叫启玄子,据他自己称他拜过一个非常厉害的老师,他老师把《黄帝内经·素问》传授着他,从此他把《素问》进行了重新的排布和调整,然后传到现在。我们目前读到的《黄帝内经·素问》,主要就是以王冰的版本为主。(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他自己把这书整理出来之后,又加了注解,所以王冰的注解对后世医家研究《素问》的影响颇为巨大的。这本书本身就是他自己整理,同时又是他自己注的,这就相当于一个人自己写了本书,他又怕后世的人看不懂,然后又把这书又重新进行了注释,你说这个是不是后人会非常重视?但是这个书王冰称不是他自己创作的。

其实我们看后来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就知道《黄帝内经·素问》跟《黄帝内经·太素》的重合度非常高。所以我们可以相信,其实《素问》的大部分的篇章不是王冰自己写的,肯定是他的老师传给他的,他进行了一番整理,给他分门别类整理了一番。所以顺序上跟《太素》不太一样,后世的很多医家认为《黄帝内经·太素》更接近于《黄帝内经》的原貌。但是《太素》的构架方式跟《素问》不太一样,比较起来,《素问》的可读性更强,顺序性更强,而且更加有条理。这就涉及到《黄帝内经》的版本学了,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非常深入的学问,在这里咱就不展开了。

王冰认为“调,谓顺天癸性”,所以说“调此二者”,调哪两个东西呢?一个就是身体的血气,一个是就是身体的精气。在女子为血气,在男子,《黄帝内经》叫做在丈夫,丈夫就是男子,在男子就是精气,就是调这两样。我们看到王冰还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关于后面七损八益的解释,其实如果从王冰的这个“”调此二者奈何?”的这种注解的话就能顺理成章的理解好。这是王冰的注解。

还有一个大家是明代的著名医家张景岳,他对《黄帝内经》的注解写了一本书叫做《类经》。《类经》又是对《黄帝内经》的条文进行打散,打散了之后重新排序,分门别类编出《类经》这本书。《类经》在分门别类的同时,每一条条文下面进行了注解,这非常不容易,所以张景岳的《类经》成为整个清朝医官考试当中的必考书目,就像我们现在考医师资格一样,国家考医师资格一样。在清朝考医师资格你得必须熟读《类经》,相当于课本一样。所以张景岳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张景岳是明朝晚期的人,他在《类经·阴阳类二》里边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指的就是阴阳偏胜的意思,他说:“帝以阴阳为病俱能死,故问调和二者之道。”张景岳承袭前文的问,叫做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阴胜则身寒等等这些,他是承接上文,因此他就会有这样的注解。张景岳的注解跟我之前讲的我自己的看法是一样的,是承接上文法阴阳奈何?阴盛怎么怎么样,阳盛怎么怎么样。

所以读下来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帝以阴阳为病具能死,故问调和二者之道。”就是前文说阳胜则身热一大堆,到最后阳胜则身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这就是阳盛到了极处之后出现了死症。阴胜则身寒就会出现寒则厥,厥则腹满死,也出现了死症。所以偏阴偏阳为胜病机的加剧都会导致出现死症,所以他就问调此二者之道怎么来调?这就是承袭前文来进行的一个发问。这块就是张景岳对于这段条文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王冰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自己整理的当然他知道下面讲什么,于是他就会认为这个与后面的这七损八益有关系,于是他就觉得应该是“治身之血气精气也。”这块我们可以明显读出来。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看一个电视连续剧,张景岳看电视连续剧他不知道后面的情节,他就是正常的思维模式。就跟我一样,咱们一个普通人读《黄帝内经》的时候,不知道后文讲了那么多东西,于是我们只能通过读前文的逻辑来顺理成章地理解接下来黄帝和岐伯会讲什么。

那么王冰不一样,王冰是这本书的整理者,他是《素问》全篇的整理者。他就非常明白下一步岐伯回答的内容是什么,于是他就在这做了一个下期预告,他就说下面我就要讲这个,下面岐伯可能就要讲“调为顺,天癸性,而治身之血气精气也。”就相当于自己写的剧本,自己进行节目预告,有点这意思。所以在这块我们不要纠结太多,我们关键看下面的内容。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岐伯说要是懂得七损八益的道理,则二者可调,就是阴阳也可以调,血气精气都可以调。如果不知道这种方法,人就容易早衰,导致人体早衰的原因由此而出现了。(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三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