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静气,养生要谛。
1
很喜欢翁同龢的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这个翁同龢是何许人也?
他是清代一个著名教育家,跟他爹一样,专门负责教皇帝,你说牛不牛?
翁同龢是同治、光绪皇帝的授业老恩师,自然有着顶尖的学问,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
其实,翁同龢先生的这副对联里面,暗藏玄机。可以说,它就是一个养生的“九阴真经”,如果提炼、拆解,对于当代人健康长寿的诉求,具有良好的启迪,和促积极作用。
大气的人,喜怒不形于色。
翻来历史典籍,那些古今圣贤们,基本都具备“大气度”这个基础设施,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心有雷霆万钧,面如平湖,这就是大气。
每当重大事情降临,很多人心慌意乱,六神无主;很多人眉毛胡子一把抓,自乱阵脚。
而这些,恰恰是失败的根源。
真正厉害的角色,总是沉着淡定,举重若轻。他们不慌不忙,按部就班;
他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因为心态平稳,所以应对裕如,左右逢源。
好的风光,在于平静。
我们都知道,平静的水面,才能映出山光物态月圆月缺;同样道理,保持心灵的平静,才能够聚能万物,链接天地磁场,智慧油然而生,快乐如影随形。
天地之间,因为静,而展现本来面目;
红尘之中,因为静,而感觉幸福真谛。
2
网络上曾经盛传一句话:这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天崩地裂,海枯石烂,更多的是鸡毛蒜皮,蝇营狗苟。爱计较的的人,是心眼太小。
心大了,事就小了。
当你视野开阔,胸襟豁达,所有的事情,都会缩龙成寸,不值一提。
其实,大与小都是相对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看,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眼光;一样的脑袋,不一样的思维。
翁同龢先生的上联,表明的是一种态度,在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心能拥有静气,绝对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心能安定,智慧自生;
全力以赴,如有神助。
真正的静气,不是远离车水马龙的喧嚣,而是在心里修篱种菊的怡然。任凭巨浪起,稳坐钓鱼台。守住内心的光明,站得稳立世脚步。
光绪重臣曹广桢,也撰写一副对联:静则生明养心有主,温而能断临事无疑。
心安理得,静悟天机。
它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注脚,诠释翁同龢先生的这副上联,静里乾坤大,安中日月长。
不论为人处事,还是研究学问;一定要让自己平心静气的状态,理性统领,才能井然有序。有了突发事件,也不要着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王道。
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心平气和,脚踏实地,才能够以无我超自我。
静能开悟,茅塞顿开;
静能生慧,一通百通;
静能明道,醍醐灌顶。
一个静字,千般魅惑;
一个静里,万种风情。
眼得静而传神,视接千里,看见未来;
心得静而清明,灵光乍现,海阔天空。
人得静气,笑傲天地。
3
我们再来看翁同龢先生的下联。这句话暗含着“豪情壮志”。在“静气”的作用下,元气满满,自信爆棚,睥睨天下,勇敢倍增。
这句话说的就是,自己可以成为“古代先贤”那样的风流人物,名垂青史,光耀千秋。
里面暗含的,是一种凌云壮志,非我莫属的王者霸气。
不论时代如何一日千里,红尘怎么日新月异。生而为人,立身处世,必须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而这个“静”字,就是重中之重。
静观风云变幻,保持平和坦然。
安静下来,问题迎刃而解。
头脑冷静,才会思路清晰;
戒除浮躁,才能潇洒人生。
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晚清重臣左宗棠在15岁的时候,就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经过几十年磨炼,终究名满天下,功德圆满。
他也把“静气”当成一种品质,去追求、去打磨、去修炼,然后功夫不负有心人。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世界上的一切幸福,都以心里宁静作为基本特征。”
杯里乾坤大,静中日月长。
心静思想格局,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心静,万物怡然,是快乐的源泉;
心静,一尘不染,是幸福的家园。
心静,不用刻意,自然而然;
心静,花开花落,都是景观。
作家纳萨尼尔·霍桑说,“幸福像一只蝴蝶,你去追它却总是抓不到;但如果你静静地坐下来,它就会轻轻地落在你身上。”
当我们把“静”的功夫做足,好运不请自来,福气接踵而至,快乐如影随形,成功水到渠成。
清代有一本养生著作,名叫《老老恒言》。它的重要精髓就是:“养静为摄生常务。”
明万全《养生四要》里提出:“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
说到底,都是用一个“静”字托底,才有了健康长寿的奇迹。
在“静”的境界里,我们品味书香,喝茶论道,自成凡尘里的小神仙。此正是: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
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翁同龢先生的对联里,暗藏三个养生秘诀,那就是:静心,静气,静神。
三位一体,所向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