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225°时为立冬,今年的11月8日即立冬。
立冬,在古代是“四时八节”之一,天子有迎冬之礼,向群臣赐冬衣,民间有贺冬之俗,祭祖、饮宴、卜岁,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传统文化将立冬分为三候,立冬之日“水始冰”,高纬度地区水开始结冰,立冬后五日“地始冻”不太冷的地方空气开始干燥,水分渐少的土地板结起来,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雉是野鸡,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时节一到,野鸡就跳入水中化作大蛤,万物趋于休止。
冬天来临,独特的气候变化绘出了一幅“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的立冬小景。李白的《立冬》一诗“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趁墨笔冻结不写诗,温美酒享一时惬意,醉眼惺忪,看月下光景,恍惚是大雪漫漫,读来十分妙趣横生。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冬季自此开始,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这表示立冬,不仅是冬季来临,也是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开始。中医的养生学说便是以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顺应自然,调摄精神的养生方法。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的三个月,是阳气内藏、生机潜伏的季节,在起居方面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顺应冬养藏的养生之道,注意保暖,尽量早睡不熬夜。“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冬季锻炼也要顺应自然规律, 日出之后较为适宜,应选择强度轻,活动幅度小的运动,青年人可以选择健身操、瑜伽,中老年人可适度散步或结伴选择太极拳等。
另外,中医养生重视四气调神。“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天气渐冷,阳气敛藏,气血活动趋向于内里。故冬季人体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往往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或者周身有不适之感,因此要保持恬淡安静的心情。可以选择舒缓的音乐,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趁好天气多晒太阳,从而保持心情舒畅。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生理、病理、药理、临床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机体在受到相应环境信息的刺激后, 激活了松果腺细胞内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酶活性的改变, 从而合成的褪黑素呈现季节性变化。褪黑素是一种综合性激素,具有多方面生理功能,涉及生殖、激素分泌、睡眠调节、体温调节等,而且对心血管、肾脏器官也有广泛的作用并呈节律性变化,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医“天人相应”机制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传统中医学理论还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冬季养生养藏为要,敛阴护阳,要调整作息,避寒就温,适度运动,恬静心情。
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最后介绍一道好吃营养的食疗汤益肾龙骨汤。冬季通于肾,养生之道在于养肾为主,立冬的饮食可偏于温补。这道食疗药膳搭配讲究,滋而不腻,美味健康,具有益肾填精、滋阴养血 的作用,适用于阴血亏虚或肾精不足的人群。具体来说,阴血亏虚可以表现在面色苍白或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肾精不足往往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健忘,夜尿频数,过早脱发、牙齿松动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需要注意的是有口舌生疮、大便干燥症状的实热证人群不宜食用。
选用猪脊骨750g,熟地20g、黄精10g加入布袋里,大枣6枚,砂仁6g(后下),生姜10g,依个人口味酌情放大枣6-10枚,食盐等调味适量。先将猪脊骨焯水后放入锅中,熟地、黄精放入布袋后,同大枣和切片的生姜一起放入,大火烧开后,再煮90分钟,起锅前10分钟加入砂仁,最后加入适量食盐等调味品,出锅后取出布袋里的熟地、黄精,趁热食用。
#头条健康##清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