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养生知识网 » 中医养生

传统养生知识的72变,带你一文体验!

2022年05月16日 14:44:172650百度已收录

小编导读

提起阅读,大家脑海中大多浮现的是手捧书卷的样子,年轻人可能还会想到电子书。但如果只知道这些,你就out啦!融合出版已开始成为现代阅读的新风尚。

当传统纸书与现代科技结合,会为我们的养生科普带来哪些新变化呢?快来跟随无肉君一起体验吧!

冬季养生——风度和温度能兼得吗?

风度和温度能兼得吗

所谓“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说到冬天,我们会感觉天寒地冻的,自然环境严酷,所以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很容易在冬季发作。

当然还有一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封藏的季节,是应该把东西藏起来的季节。所以,在冬季应进补一下、调养一下身体。

所以冬天要在不得病或者少得病,不消耗自身元气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条件去调理身体。所以,我们要先讲一下怎样去预防疾病。

首先,冬天的特点就是寒。

中医学认为

寒主收引——“寒”了以后,会出现往内收的感觉,经脉拘紧,关节痉挛疼痛。所以,冬天关节疾病发作也会增多。

寒性凝滞——“寒”了以后水会结冰,血液也会流动得慢一点,流动得没有那么畅通,叫凝滞。所以,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会高。

寒伤阳气——有些人会手脚冰凉,倦卧,动都不想动;有些人会夜尿清长,起夜多。这些都是阳气受损的表现。

冬天,首先要预防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

传统养生知识的72变,带你一文体验!  中医养生知识 第1张

如果有这些疾病的人,可能要在活血的力度上加大一点,让血液能够流动得快一点。同时还要注意保暖,让身体不要那么“寒”。我们可以用一些温性的药物,或者像生姜、桂圆、龙眼、羊肉等一些温性的食物,可以让阳气多一点,同时也可以帮助血液流通。此外,天气寒冷,血压容易高,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就大,故要提前预防血压升高。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要去吃螃蟹的时候就该注意可能血压要开始升高了。一旦血压升高,马上加点药,这叫“治未病”。“治未病”除了未病先防之外,还有既病防变!有了高血压,要注意不让它发展成中风或者心肌梗死。

第二,要预防肺系疾病。

传统养生知识的72变,带你一文体验!  中医养生知识 第2张

冬天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老慢支等病好发的季节。而这些疾病往往都是由受寒诱发的,故需要保暖。

那么,在哪些部位保暖呢?

颈部的保暖——中医有个叫“天突”的穴位,就在锁骨当中的凹陷处,其实这里的皮肤非常薄,里面就是气管,所以“天突穴”很容易受到寒气的入侵。

头部的保暖——脑后有“风府穴”“风池穴”。一听到“风”就知道了,俗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

这些地方受寒了以后很容易引起人体和经络的一系列疾病。所以,如果确实有肺系疾病,不妨围个围巾,前前后后都把保暖工作做好。

第三,就是要预防关节疾病。

传统养生知识的72变,带你一文体验!  中医养生知识 第3张

现在爱美的女士特别多,经常会说“要风度,不要温度”。经常穿裙子和稍微厚一点的袜子。但在冬天寒冷的时候,关节很有可能已经受寒了。现在可能不觉得,等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就会常听到有人说:“哎哟!我的老寒腿!”这就是当时种下的病根儿,感觉关节老是屈伸不利,老是痛,这是中了“寒邪”。

所以,在寒冷的时候,就稍微少一点儿美丽,不要老是追求“美丽冻人”。健康才是第一位的,要保护好我们的关节。

除了刚才所说的祛病强身,我们也需要去调补。

那进补有些什么原则呢?

进补之前需要分清楚哪几对矛盾呢?

第一,是虚还是实?(如何判别自己的身体是虚还是实?)

第二,是通还是补?(若既不通又不足,应该先通后补,还是先补后通?)

第三,动和静之间的关系。(怎么做才是“动静相宜”?)

传统养生知识的72变,带你一文体验!  中医养生知识 第4张

欲知后文内容?来看这本“好看”“好听”“好懂”的3D书——《医声相伴:崔松话养生》

好 书 推 荐

传统养生知识的72变,带你一文体验!  中医养生知识 第5张

《医声相伴 : 崔松话养生》

本书是喜马拉雅电台“医知独秀”节目主讲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崔松主任医师的节目内容精选,多为心血管疾病和心身医学的相关内容。(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医声相伴:崔松话养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崔松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