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气功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有关气功最早的古代书藉有《道德经》,成书于西汉的中医典藉《黄帝内经》,后来有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玉件雕刻《行气玉佩铭》。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东晋魏华存的《黄庭经》,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这几篇文章是古代气功学术方面的经典著作。
气功分类有民间养生气功,医家气功,道家气功,释家气功,儒家气功,及武术气功。
各家气功目的取向有所不同,养生气功目的是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医家气功的作用除养生治病延年外,还有发放于体外给他人治病之效用。
道家气功是为性命双修,积精全神,最终练虚合道,以证真身,以求永生。
释家修炼为明心见性,求解脱,得大智慧,成无上觉者。道释两家皆为出世法,即放弃功利,脱离红尘,道释两家殊途而同归。
武术气功是为击敌卫己,如各种硬气功,特点是短期内可以速成。(指年青人)
儒家气功是为修身,目的是持家,治国,平天下。民间流传很少,代表人物为孟子,"吾善养浩然之气"。
民间养生气功种类繁多,据统计约有三四千种,其修练形式一般分为动功,静功两部分,取动以养阳,静以养阴,阴平阳密,精神乃治之意。道家亦有派别之分,如全真派,武当派等。释家也分禅宗密宗,藏传汉传,还有渐悟顿悟之说。
以修练方法分类有主动意念导引,如大小周天功,按人体经络运行路线循经导引。或自控无为法。
各家气功的目的不同,理论方法各异,但有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通过三调来进行气功修练,即调心,调身,调息。其中以调心最为重要,此为纲为本,调身调息为目为未,本未不能倒置。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为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