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增加呈明显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它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导致骨折的发生。
由于骨质疏松在早期一般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所以它又被称为“寂静的疾病”,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骨量持续的丢失,渐渐的会出现脊柱变形,骨痛等,严重者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这也是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十分重要。
骨质疏松症防治是贯穿了人生命的整个过程,在成长的的时候我们要改善骨骼生长发育,促进成年期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当骨量不在增加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维持现有的骨量,并要做到预防骨量的丢失;另外还有避免摔倒和骨折。
出现了骨质疏松后主要的防治措施有生活方式的调整,补充钙和D,药物的干预等。
1、生活方式的调整:
低盐饮食。
充足的日照,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但需要注意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
合适的体育锻炼,有助手骨健康。
戒烟限酒,避免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2、钙
补充足够的钙剂,对减缓骨丢失有一定的作用,我国的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钙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上1000~1200mg。
另外补充钙剂需适量,大剂量的补充钙剂可能会增加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目前也没有证据证明单纯的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3、维生素D
维生素D能增加钙的吸收,所以维生素D和钙两者是一组“黄金搭档”;在维生素D不足时可能会影响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我国的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是400IU,65岁以上是600IU;当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时候,剂量可以为800~1200IU。
4、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药物的使用都是有适应症的,对于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也一样,药物都不是随便吃的,具体适应症见下表:
通过以上适应症可以看出:发生过骨质疏松骨折的一般都需要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另外需要通过骨密度检查以及医生的评估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常见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等。
1、双膦酸盐类:如阿仑磷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这是一线的首选治疗药物。
2、降钙素类:如鲑鱼降钙素注射液、依降钙素注射液等。这类药物能明显缓解骨痛,使用疗程一般是3个月,3个月后需停用一段时间。
3、雌激素类:雌激素很明显是用于女性,但是注意用药期间要定期重点检查乳腺和子宫。
最后问题中问道的:老父亲骨质疏松,是不是要多买些补钙药品?
这个是要根据骨质疏松的具体病情具体分析,可以先调整基础生活方式,补充足够的钙剂和D,然后在根据具体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调整用药。
以上内容帮助到您了吗?
如果有疑问可以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