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而“三伏”则是全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时段。
简单来说,“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处于小暑和处暑之间。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7月16日~25日为头伏,7月26日~8月14日为中伏,8月15日~24日就是末伏。
一旦入伏,“炙烤”和“桑拿”模式将持续多日。对于处于三伏天的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饮食做到3个多吃、3个不吃1.多喝温水
夏季温度高,出汗多,如果不及时补水,很容易导致人体脱水。因此我们在夏季应该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温水。要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不要一次性补充大量水分,应该在感到口渴之前小口啜饮。
2.多吃祛湿、健脾的食物
三伏天闷热潮湿,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导致脾胃虚寒。1药网建议大家多吃能祛湿、健脾的食物,如红豆、绿豆、薏米煮粥。也可以用荷叶、藿香、苍术泡茶或者生姜切片煮水服用,这些食物都有祛湿的功效。
3.补充盐分,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季出汗多,盐分的损失也多,而盐分大量丢失会导致肌肉无力,食欲不振。其实夏季胃口不好,在饮食上反而不应该过于清淡,不仅要注意盐分的补充,还要多补充蛋白质,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做到营养均衡。
夏季炎热,在饮食上需要格外当心,以下3种食物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没有冷藏保存的饭菜由于夏天气温高,食物也更容易变质,因此如果饭菜没有及时放进冰箱冷藏,一般不建议第二天再食用。对于没吃完的食物,1药网建议大家最好趁热放进冰箱,因为在4℃-60℃之间,细菌生长和繁殖的速度很快,而趁热把食物放进冰箱,就能尽快把温度降到4℃以下,缩短细菌快速繁殖的时间。
冷饮冰糕三伏天温度高、炎热难耐,人们往往喜欢通过吃雪糕,喝冰饮来消暑降温。但是对于患有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人来说,进食冷饮等刺激性食物会引起胃肠道黏膜蠕动增快,导致腹泻。而大量、快速地进食过冷的食物,还会引起血管收缩与舒张,引发神经性头痛等。
因此,对于有肠道或者心血管基础病的人来说,在夏季还是要少吃冷饮。
辛辣油腻一些人体热湿气重,在三伏天吃大量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导致脾胃湿热,出现食欲不振,甚至胃烧、反酸等症状。1药网建议大家在三伏天饮食应清淡有度,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烧烤、火锅等辛辣油腻的食物。
要想身体好,这7件事最好别做!由于三伏天空气湿热,因此在日常需要格外注意。1药网建议大家下面这7件事要注意!
1、晨起剧烈运动
夏天日出较早,不少中老年人因为睡眠少,一大早地就到公园开始晨练。但过早晨练可能带来致命风险。因为上午4~10点,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段,在这期间锻炼,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上升,容易增加发病的风险。
因此中老年人最好选择在傍晚太阳下山的时候再运动。
2、一出汗就冲凉
人在出汗时,毛孔处于半张开状态,体内积累的热量其实还没有完全散尽,此时冲澡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
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讲,不建议用凉水冲澡。因为人体在冷水的刺激下,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3、运动完就吃冷饮
运动完就喝冰镇饮料、吃冰棍等,虽然会带来短暂的清凉感,但会造成血管的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心梗。
4、一次性大量补水
夏季天热、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口渴难忍,一次性喝太多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液量增加。如果是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5、舍不得开空调
有些老年人为了省电费,天再热也不舍得开空调。但近年来,夏季气温常常超过35℃,有时甚至能达到38℃以上,这种高温已经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适应的范畴,必须要借助空调、风扇来辅助降温。如果一直待在高温环境下,不仅会出现中暑的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热射病,出现休克。
6、长时间待在空调房
长期待在空调房里不开窗通风,会使得室内氧气越来越少,大量二氧化碳聚集会让人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时间长了还容易患上空调病。
7、刚吃饱就午睡
夏天的夜晚依旧炎热,过高的温度总让人经常辗转难眠,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睡午觉补充睡眠。这里1药网提醒大家,刚吃饱时,血液会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加上高温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此时入睡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建议大家餐后过半小时再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