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出伏。许多地方,也终于熬过了高温天气。随着秋天的到来,养生策略也需要调整。在民间,贴秋膘,是广泛流行的方法。那么,贴秋膘是不是放开量吃肉的意思?秋季养生的重点是什么?进补,是必要的措施吗?这些健康问题,您考虑过了吗?
咱们先来解释一下,贴秋膘的来历吧。民间有俗语,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民间的做法,是在立秋当天,测量体重,并且与立夏时的体重对比,如果体重减轻,就叫苦夏,因此,需要进补。首选的方法,就是吃肉。但是,稍稍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这种方法,未必适用于每个人,因为,咱们当代人,普遍面对的是能量摄入过多,吃开量吃肉,显然,不是有益于健康的做法。
传统医学认为,秋气肃杀,因此,也称为秋刑,这个季节,机体由阳气旺盛,进入收敛及沉降。从五行理论来分析,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而肺是娇嫩器官,且与外界相通,容易被秋燥所伤。所以,秋季养生的重点,是防燥护肺。放开大量吃肉,什么肉都吃,则难以达到养生目的。
立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一旦着凉,寒邪容易趁机入侵。入秋之后,还有1个特点,是湿气与寒邪相伴,可能会同时犯病。此外,入秋后,秋老虎仍在,气温可能忽冷忽热,容易引起感冒,或者,上火、燥热。如果出现干咳、咽喉疼痛、鼻腔干燥、皮肤发痒、大便秘结等症状,就属于秋燥的表现。每天增加500毫升的补水量,保持呼吸道湿润,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季节转换的时候,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有度,情绪平和,保持形与神俱,是养生措施的核心。秋季,重点是养肺,每天对应的最佳时间,是早晨7点到9点,在此期间,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糖尿病等患者,需要预防秋冻,饮食起居不要贪凉,避免影响脏腑自身的调节能力。
食疗,是重要的养生措施。从五行理论来看,秋季适合多吃白色食物,比如,杏仁、雪梨、百合、山药,可以润肺、止咳、消痰、降火。预防秋燥,可以增加萝卜、莲藕等食物的摄入量,多喝粥,达到养阴清燥的效果。同时需要注意,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由于生冷食品摄入较多,很多人的脾胃功能减弱,因此,如果进补,应该循序渐进,给脾胃足够的调整适应期,可以选择鱼肉、禽蛋等食材,少吃油腻肥肉或油炸食品。
贴秋膘,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养生措施,如果营养状况较好、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就没有必要额外补充肉类。对于健康的成年人而言,隔天摄入鸡肉或鱼肉,100克到200克,就足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仍然需要坚持总热量控制,不宜跟随民俗盲目进补,保持血糖平稳,才是关键。最后,提醒大家,季节转换的时候,应该注意预防过敏,免疫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孩子、慢性疾病患者等,应该抓紧时间,接种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健康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