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养生知识网 » 养生文化

“张三丰”落选非遗是怎么回事?太极拳与道家养生功有关吗?

2022年03月15日 15:13:002390百度已收录

据目前的信息,张三丰、陈王廷都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即:太极拳,既不是源自武当山张三丰,也不是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

因为---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严肃的历史文献记载张三丰、陈王廷与太极拳有关联。

《清史稿》中记载:“清中叶,河北有太极拳,云其法出於山西王宗岳,其法式论解,与百家之言相出入。至清末,传习者颇众云”。有记载的是---太极拳,始于清中叶的王宗岳。

也就是说,当今太极拳,是杨露禅、武禹襄依据《王宗岳太极拳论》而创编得来。

关于张三丰太极拳与“非遗”的事情,是2014年福建邵武申请“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入非遗。

2011年,有消息说“韩国、日本等国都在‘抢报’太极拳申遗,”“尤其是韩国,通过媒体到处散布‘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张三丰,张三丰是辽东济州岛人,济州岛属于韩国”等说法。

当时,一些太极拳专家组织讨论了“张三丰不应该被申遗”。

2014年,文化部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福建邵武申请的“张三丰太极拳”名列其中。福建邵武方面称,邵武学者依据明朝嘉靖年间编的《邵武府志》、清朝咸丰年间编的《邵武县志》、福建省省志《闽书》,认定福建邵武市和平古镇坎下村是张三丰的出生地。

然后,陈氏太极拳传人对张三丰太极拳进入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单而提出强烈异议。

自福建的“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筹备和开始申遗时,就接连遭遇猛烈“炮轰”,太极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小旺曾召开新闻发布会,他认为,“张三丰太极拳”一旦列入名录,会人为制造认知混乱。另一位陈式太极大师、第十一代嫡宗传人陈正雷也曾发出英雄帖,召集各大媒体记者,质疑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荐名录,认为张三丰太极拳申遗是“神仙申遗”。

张三丰是福建人?

根据邵武张氏宗谱、《邵武府志》和《邵武县志》记述的福建邵武张三丰:张子冲,号三丰,生于1264年,约20岁前后失踪,到1364年,即一百岁的时候,被元朝皇帝封为“忠孝神仙”。

邵武张氏宗谱,该谱记载修于清光绪八年(1882),民国己巳年(1929)重修。在张三丰篇下载:“子冲,绍定公长子,生于宋景定甲子五年(1264)。公后去红尘,於翠云庵修炼,数载突然白日升天,脱凡于旧市圩尾神仙桥。至大元至正甲辰敕封三封忠孝神仙。妣黄氏生于宋咸熙丙寅二年,殁失考,葬井裹窠。生子一。”

其妻生于咸熙丙寅二年,应是刻印之错,是咸淳二年,咸淳元年(1265年)为乙丑,咸淳二年为丙寅(1266年)。

但,根据《明史》记载,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人,不是福建人。目前,尚缺乏相应材料,无法证明福建张三丰是武当张三丰。这或许也是“张三丰原式太极拳落选非遗”的原因之一。

那么,张三丰是人,还是神仙?这当然是人,是皇帝封了个“神仙”职位。

任自垣(1350?—1431)纂辑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为最早纂修的武当山志,自宣德三年(1428)十月至宣德六年(1431)三月,是《大岳太和山志》的编纂时间。此籍志中记载张三丰“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寻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曰“会仙馆”。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嘱至嘱。洪武二十三年(1390),拂袖长往,不知所止。”

蜀献王朱椿,还与张三丰张真人在蜀中见过面,并写有一篇《张丰仙像赞》:若有人兮出世,匪常曩自中土,移居朔方。奇骨森立,美髯戟张,距重阳其未远,步虚靖之遗芳,飘飘乎神仙之气,皎皎乎冰雪之肠。爰寻师而问道,岁月亦云其遑遑,既受诀于散圣,复续派于瓜王。全弌真之妙理,契未判之纯阳。南游闽楚,东略扶桑,历诸天之洞府,参化人而翱翔。曰儒、曰释、曰老、曰庄,皆潜通其奥旨,乃怀玉而中藏。长绦短褐,至于吾邦,吾不知其甲子之几何,但见其毛发之苍苍。盖久从游于赤松之徒,而类于圯上之子房也。

关于“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确是武术中一门独立的太极拳。

1932年,万籁声先生在湘办国术训练所的时候,出版了《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一书,据说是刘德宽(1826-1911年)到赵鑫洲再到万籁声,练的是六合拳法体系架构。其“劈太极”,超出推手之外,可以应付任何形式的对抗。

他在文中称自己的太极拳为老架,说“今人将老式多加修改,故有老架新架之别”“然新架亦固自老架化出者”,正统传承的意思很明确,态度也很自信。

无独有偶。1934年,黄元秀在所著《太极拳要义》一书中记述了他看到的三种太极拳:“太极拳,近年来风行南北,可谓国术界中最普遍之拳术,遍观各处,个人所练,各不相同,可大别为三派(郝家派、杨家派、陈家派):

一为河北郝家派。此派不知始于何祖,闻系河北郝三爷所传,述者忘其名,世以“郝三爷”称之。 三爷于清末走镖秦晋间,身兼绝技,善画戟,名震绿林,镖局争聘之,实为山陕道上之雄。余见天津蒋馨山、刘子善等,皆练此拳,南方习者不多,吾师李芳宸先生南来时,其家人及同来各员,皆善此。手法极复杂,其动作较杨陈二派增添一倍,约有二百余式,表演一周,时间冗长。据吾师云:此于拳式之外,加入推手各法,故较其他派手法齐备,因太繁细,颇不易记,诸君既习杨家派,其理一贯,勿须更习。余怂恿朋侪学习之,计费六十余日,不能卒业,可见其繁细矣。孙禄堂先生云:“此拳之长,极近柔顺之至。”尔时余忘索其拳谱,不知与陈杨两派之理论,有无异同也”。

2013年,学人李仁平先生在《武魂》发表《武当武技与开合太极拳》一文介绍:“19世纪晚期,清代武术家刘德宽得世隐高人的开合太极拳,传弟子吴俊山。1910年刘德宽病故,弟子吴俊山投至李景林麾下,并与蒋馨山关系密切。为报答李景林、蒋馨山的知遇之恩,吴俊山奉献开合太极拳,言此拳系王宗岳所传”。

由“蒋馨山”可知,“张三丰原式太极拳”是由郝三爷传刘德宽,传到赵鑫洲,再到万籁声。

郝三爷......清中晚期,镖师郝山野(1800—1864年)得武当高人传授开合太极拳,为近代第一代传承人。晚清著名武术家刘德宽(1826—1911),在山西护镖时得郝山野授,为第二代传承人。

可见,刘德宽与杨露禅(1799-1872年)的太极拳,都是来自王宗岳的传承。当时,称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为“老架”,杨氏太极拳为“新架”。当然,学自王宗岳,而为何命名为“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就不得而知了。

在赵堡太极拳中,还有道家大周天小周天等太极丹功的内容;

在杨氏太极拳中,有“张三丰承留篇”、“以武入道篇”等内容,明显有道家文化对拳术的影响。

1371年,张三丰在武当山收徒邱元靖;又率徒重建武当道观,主张“三教合一”。

张三丰在修道方面,主张“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养命”,内药是自身元气,调理自身的生理机能与精神状态;外药是太虚之元炁,采气导引,遍布周身,改变自身体质,从而形成内丹、外丹等养生健身功。

洪武间张三丰在武当山授徒多人,永乐以后钦选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人皆以张三丰为祖师。

关于陈家沟的拳谱,目前最早的拳谱是“1843年陈季甡抄本”,其内容是无极通背缠拳谱,所以,陈家沟的早期拳法是无极通背缠拳。

而1843年离陈王廷(1600~1680年)有200年之远,所以陈王廷练过什么拳,尚无信息可查,无法得知“造拳”是编了什么拳,还是训练乡兵打拳(温县方言读为普通话的第三声zǎo,打的意思;“闷来时造拳”,即农活儿干完了,场光地净了,闲暇无事打打拳聊以自娱)。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体育报》突然刊登《顾留馨发表声明更正:陈王庭不是河南陈家沟的那个陈王廷》: “《体育报》四月二十八日刊出无谷同志《太极武踪小探》,全文大都写得很好。但在太极拳创造人陈家沟陈王廷的事迹上,把陈家沟陈王廷(家谱作王庭,族谱、墓碑作王廷)误作为辽东巡按御史陈王庭。.....《温县志》有《吴从海传》,记有“乡兵守备陈王廷”.....《长短句》是河北庐龙县陈王庭的,陈王庭是明朝的文进士,任巡按御史兼监军御史,是明皇上命官,曾邯郸任职,不是河南温县陈沟村陈王廷的”。

陈长兴将通背缠拳、蒋发绵拳融合,创编出一路二路拳,是在1833年以后(杨露禅回永年成家生子)。

1852年之后,杨露禅、武禹襄拥《王宗岳太极拳论》,还多方受益,融汇贯通,遂创编出近现代之“太极拳”。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