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此时,世间万物,都开始为了“冬藏”做准备。
最近几天,广州总算感觉到了秋的寒意。古人常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中医认为,霜降进补属于“打底补”,是在打基底,只有“地基”牢靠了,冬季才能少生病。所以霜降养生尤为重要。
霜降:气温骤降 昼夜温差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的到来,是秋天的谢幕,冬天的开场,自此天气渐寒,草木由青转黄,动物也开始囤货过冬了。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霜降霜降,总让人误以为霜从天而“降”。其实,霜是地面水气遇冷凝结而成的。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应“法于阴阳”,养“收”养阴,通过饮食起居等的调养,达到“阴阳平秘”的状态,即阴气充足而平和于内,阳气充足而固密于外。
寒潮来袭 寒性疾病多发
哮喘:霜降前后常有寒潮来袭,是一年中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的时节,昼夜温差大,冷空气导致的很多变化尤其是气温的降低都会诱发哮喘。故体质差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呼吸系统慢性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应当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门最好能戴上口罩,并适当推迟早上出门时间,以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防止哮喘等疾病急性发作。
感冒:人体生理活动随自然界阳消阴长的规律改变。在秋季,燥邪与风邪易侵犯人体,诱发感冒疾病,可通过按摩风池穴、合谷穴、曲池穴等来预防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针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艾灸或按揉大椎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阿是穴,以祛风湿、通利关节止痛。
急性胃肠炎:秋季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的抗病能力明显减弱。如果在此时吃很多生冷蔬果等刺激性食品,就很可能会发生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霜降后,由于天气开始变冷,昼夜温差加大,寒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血液运行不畅,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梗塞的发病率也开始增加。
霜降节气养生要注意什么?
早睡起、缓秋悲:在秋季,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同时要安神定志,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此时穿衣要注重保暖,尤其不要露脚。因为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且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
足部受凉,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乘虚而入,轻则伤风感冒,重则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既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又能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缓解或消除疲劳。
秋气肃杀,满目萧然,易使人悲秋伤怀。过度悲忧则伤肺,故应调整心态,适当外出活动,如登高、远足,或与朋友相聚游玩,舒畅情志,保持豁达。良好的作息与情绪都有利于缓解“秋悲”。
适寒温,避邪病:寒露时节,气候变化较快,早晚温差大,有心脑血管基础病者应及时监测血压、血糖等,在医师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老年人易早醒,“阴雾之中毋远行”,应待晨雾消散后再外出锻炼。
在户外时,应适时增添衣物,居家时则需保持室内适宜温度。此时节还可抓住时机晒太阳,老年人易骨质疏松,适度日晒有利于强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孩童也可适当日晒,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适运动,调气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强盛时,可抵抗外来邪气,免于生病;若正气不足或邪气过于强盛,则易感邪生病。
适度运动可增强体魄,但老年人锻炼时要注意“形劳而不倦”,量力而行。运动量以微汗为宜,不可过劳,防止伤神耗气。
勤泡脚,助睡眠:用热水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但注意以微微出汗为度,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中药煎汤泡洗,如红花、艾叶、独活、桑寄生、牛膝、鸡血藤、川芎、伸筋草等。
善食养,以养阴:秋季天气干燥,人体易受燥邪侵扰,燥易伤津;秋令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五脏中属肺,以收敛为特征,故此时养生首先要润肺养阴,防秋燥,且进补应以平补为原则。
霜降节气后,天气转冷,人体受寒冷刺激,食欲增加,宜适量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会损伤人体阴精。
推荐膳食:润肺养阴--百合杏仁赤豆粥
【原料】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40克、粳米60克、冰糖20克(亦可不用,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制作方法】将百合剥片后洗净,赤小豆、粳米分别淘洗干净。锅内加水,先将杏仁放进锅中浸泡10分钟,然后开火加热,待水沸后捞出备用。
另起一锅水,放进赤小豆和粳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再煮20分钟,放入百合、杏仁,继续煮约10分钟后,调入冰糖即可食用。
【适宜人群】可润肺养阴止咳,适用于久咳不愈、干咳无痰、口干舌燥、气喘虚烦等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