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 主治医师 魏帼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二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高的时期。大暑节气的到来,表示此时的天气已经炎热至极,同时还伴有潮湿之气。这个时期的养生,需要注意以下4点:
1、注意降温
大暑时节,外界气温较高,应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暴晒。如果必须在室外的话,则应选择树萌、水亭、凉台附近,这些区域的环境温度相对较低,但也不应过久停留,因为这些地方的水湿之气较重,时间久了,则容易感受湿邪。对于在空调房间工作的人群来说,则需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以免因外冷内热而导致头痛、发热等症状,通常来说室内温度控制在26°C左右即可,必要时可以开除湿功能。
2、注意饮食
阴阳学说认为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暑时节就完全不能吃寒凉的食物了,只是告诫大家寒凉的食物不宜多吃,身体健康的人群,适当食用一些冷饮是可以的。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则应格外注意,尽量避免进食,否则很容易导致寒邪损伤脾胃,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为解渴、消暑的常见食物和汤品,大暑时节可以进食,但尽量避免冰镇。
3、适度运动
大暑时节,应尽量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以免因汗出较多、体温升高而导致“中暑”等不适症状。夏季运动尽量选择散步、慢跑等较为柔和的项目,同时选择在清晨或傍晚等较为凉爽时进行。
4、睡眠要充足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消除身体的疲劳。人们在睡眠时,精、气、神皆内守于五脏,人体气血和调。人体的体温、心率、血压皆有所下降,呼吸及内分泌活动明显减少,从而使人体代谢降低,体力恢复的同时,还可以保证醒后精神充沛、有活力。
大暑时要注意预防中暑
夏季酷热多雨,人体容易感受暑湿邪气,而出现“中暑”的情况。当人体出现明显的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就预示着可能要“中暑”。
这时应立即将出现不适症状的人转移到通风的地方休息,同时给予一些淡盐水或绿豆汤等饮用。另外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等效果也不错,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在家里制备一些药食同源的汤饮,用来大暑时容易出现的不适症状。
清热止呕——竹橘茶
原料:竹茹、橘皮、大枣、生姜、绿茶
制作方法:用300ml水煎煮竹茹、橘皮、大枣、生姜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将所有原料一同冲泡饮用。
功能用途:这款药茶可以用于改善因受热导致的胃中不适,恶心呕吐,具有清热理气、和中止呕的作用。
和胃止呕——芒果姜茶
原料:去皮鲜芒果、生姜、红茶
制作方法:用芒果、生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适量白糖调味。
功能用途:可用于中暑后胃部不适,有饥饿感但不欲进食的人群饮用,具有养胃阴,止呕逆的作用。
清热祛湿——菊花羌活茶
原料:菊花、羌活、茵陈、薄荷、绿茶
制作方法:用250ml开水冲泡所有原料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冰糖调味。
功能用途:可用于缓解因外感湿热邪气,而出现的肢体沉重、目赤肿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具有清热祛湿、清利头目的作用。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