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养生知识网 » 节气养生

节气 | 芒种养生,应“健脾祛湿,调养心神”

2022年04月03日 15:04:082450百度已收录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芒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炎热的气候逐渐开始了。

  01

  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生:“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都是夏日美景。螳螂于去年深秋产卵,一壳百子,小螳螂感应到了此时阴气渐强而破壳而出。

  二候鵙(jú)始鸣:鵙是伯劳,“劳燕分飞”的劳,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与伯劳相反,能学各种鸟鸣叫的反舌鸟,感应到五月阴气微生而不啼,另外一些雀鸟此时也不再发声鸣叫。”

  02

  芒种如何养生

  芒种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后,雨量增多,气温升高,天气湿热。因此,医生建议,芒种养生应以健脾祛湿、调养心脾为主。

  精神养生

  炎炎夏日容易导致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焦躁。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肌体得以宣畅,振奋精神,通泄得以自如。

  因此,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比如听听音乐、散散步、想想美好的事情等,努力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同时要保证充足睡眠。

  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芒种节气多食用养阴生津食物,如西瓜、凉瓜、西红柿、绿豆、冬瓜、木耳、丝瓜等。以及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莲子、黄酒(娘酒)等。但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伤脾助湿。

  适当补充益气、养脾类食品。益气养脾类如小米、山药、太子参等均为药食双宜之品,同时,客家黄酒(娘酒)亦有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多食用。

  今天小编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一份避暑良方:

  第一饮:青梅泡酒

  青梅煮酒的习俗很早就有了,南方多煮梅,北方更习惯芒种饮酸梅汤,家中制作比较简单,只需要青梅、冰糖、黄酒3种即可。(具体制作方法点击这里即可查看)

  青梅酒是炎热夏季不可错过的消暑饮品,因青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果酸、氨基酸、钙、镁、钠多种矿物质,用来泡酒,可以促进消化、美容养颜,兼具消除春困夏乏的作用。

  第二饮:山药薏仁祛湿汤

  用料:麦芽10克,茅根15克,玉竹10克,山药20克,薏苡仁30克,红枣9枚,排骨500克,生姜3片。

  做法步骤:干货食材洗净,稍浸泡。生姜去皮切片。猪排骨放入冷水煮沸,灼白沥干。把所有食材放入砂锅内,加1500毫升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煲2小时。饮汤时调入适量盐,排骨可捞起蘸酱油佐餐。

  麦芽性平味甘,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纾解肝郁。茅根味甘,性寒。能凉血清热,解烦渴。玉竹味甘,性微寒。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薏苡仁、山药祛湿健脾。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猪排骨补阴益髓。诸物合而为汤能清热开胃生津、滋阴补气、祛湿养血。汤品清润,气味清香,雨季食之,正合其宜。

  起居养生

  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运动养生

  炎热的夏季,应避免烈日暴晒下运动,以免出汗过多耗气伤津。清晨是交感神经兴奋高发的时间段,也不适宜锻炼。建议夏季尽量在傍晚出门活动,防止日晒中暑或发生运动意外。此外,还要尽量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避免恼怒忧郁,以保证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多做做户外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都是不错的选择,但一定多喝水以防中暑。运动时宜身穿宽松、吸汗的衣物,随身带一瓶水,防止脱水。夏季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由于人体能量消耗很大,锻炼时更要控制好活动强度。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坐下,喝些凉盐开水,呼吸新鲜空气,在头额部或腋下处进行冷敷。

节气 | 芒种养生,应“健脾祛湿,调养心神”  节气养生 第1张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