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养生知识网 » 养生文化

中国传统书法养生

2022年04月26日 15:04:081750百度已收录

★ 尹倩、曾剑锋、 蒋力生/文

[摘要]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不仅是一种抽象的文学艺术,具有观赏作用价值,还与中医养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古有“书者寿也”之说。从内在思想渊源来说,中医与书法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有相似之处;从外在形体而言,习书练形,以书写意,可以帮助人们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安和的效果。因此书法对于养生防病、顾护正气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医的角度来探讨书法在养生领域的作用,从而为养生防病提供更多路径。

[关键词]中医;书法;养生

中医与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老子》和《庄子》等哲学思想影响,阴阳五行,相克相生,天人合一等思想观念深深融入其中,成为二者发展的思想基础。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利用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消长平衡等生理关系,维持阴阳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保证人体健康。书法里的阴阳和谐,体现在书法作品中字体的大小、疏密,笔墨的浓淡、润燥,以及布局的黑白、虚实,好的书法必是章法布局和谐自然,构势取象别致优美,阴阳相反相成,造就了书法艺术形式上虽有千差万别,但确各有美感[1]。《老子》所提出的“天人合一”,是把天当作自然,人与天地自然万物为一体,中医认为人体五脏与四时阴阳变化相通应,人应顺应自然之道,与“道”为一。而书法的基本内容是文字,文字是抽取天地自然之形、质、意、理创造的,书理的形成基于文字创造之理,是对字理的发展和深化,因此书法之道本乎自然,合乎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书法的主体是人,具有社会情感和道德修养,书者的价值取向,以及人品气质,自然会从其书法作品中流露出来,书法作品被赋予人的形质,讲究风格韵味,意境法度,笔墨情趣,将自然万物与主体感受相融合,人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

中国传统书法养生  养生之道 第1张

1 书法养生古人云:“寿从笔端来”,诗人陆游也曾提到:“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练习书法时,心正气平,气血调和,调息养神,活动周身,对于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有着较好的养生作用。历史中长寿的书法家不在少数,如南北朝陶弘景、隋唐柳公权、宋代陆游、明代文征明等,充分证明了书法与养生有着密切的关系[2]。书法养生方式,一是动手去写,写以积精全神,练形养神,这与《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相契合;二是观赏书法,好的书法作品给人以精神上和感官上的享受,保持愉悦心情,可缓解压力焦躁,调节血压、脉搏、呼吸、消化运动处于协调稳定的状态,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人在专一挥毫写书时,能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得到平衡,肌肉筋骨得到锻炼,内脏器官功能得到调整,可使经脉气血和畅,新陈代谢旺盛,免疫功能增强。古籍中对书法养生也有记载,黄匡《瓯北医话》提到:“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也。”何乔《心术篇》云:“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心中之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3]既说明了书法既可以作为一种养生手段,也可以是一种乐趣。

中国传统书法养生  养生之道 第2张

董其昌书法

2 书法养生特点2.1 因人而异 依据五行的分类规律,可把人的体质类型分为五种,即金、木、水、火、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首先提出“五形人”的概念,“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4]体质不同所适应的书法种类不同,养生效果不同。

“木曰曲直”,木行体质的人,外形瘦高挺拔,性情一般温和,意志力坚韧,举止洒脱,适宜练习遒劲有力,升发向上的字体,如柳公权《玄秘塔碑》、王羲之《圣教序》、汉《乙瑛碑》等,有助于调畅肝气[5];木盛之人易怒,焦虑烦躁,可适当练习篆书,篆书章法平正划一,字体严正安稳,行笔缓慢,可以调节呼吸频率,舒缓情绪,尤适合于焦虑、紧张或躁动者练习,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火曰炎上”,火行体质的人,性情急,处事分明,性格外向,在志为喜,适宜练习严谨大方,开张大度的字体,如颜真卿《东方朔画赞》、汉《礼器碑》等,有益于养心调神[6];火盛之人可练习草书,清代的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得心灵焕发。”草书形体放纵,笔势连绵回绕,随心而动,一气呵成,可以使人情绪外泄,摆脱压抑、烦闷的心境,收到抒情达性之效。

“土曰稼穑”,土行体质的人纯朴厚重,性格偏内向,适宜练习沉稳古朴,深凝厚重的字体,如颜真卿《祭侄文稿》、王蘧常《赠字林纪念馆四言联》、汉《西狭颂》等;五行以脾为主脏,脾虚易受湿困,精神惫懒,肢体倦怠,食欲不振,可适当练习隶书,隶书书体从容,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对于提神聚气,增强气力,活络肢体有较大益处。

“金曰从革”,金行体质的人处事果断,刚毅有决,自持有远见,性格外向,适宜练习流丽清秀,洒脱迅捷,流畅活泼的字体,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有助于宣畅肺气,对抒发灵性、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7];对于肺气不足,易悲忧者,经常习之可令人精神愉悦,视野开阔,缓解忧郁,如宋徽宗《万寿宫碑》、赵孟颊《闲居赋》、汉《曹全碑》等。

“水曰润下”,水行体质的人温柔婉约,沉稳安定,性格内向,适宜练习温文儒雅,空灵淡远,清新静穆的字体,如弘一法师《华严经》、谢无量《自书诗册》、怀素《白叙贴》等,练习时呼吸柔和有力,连绵不绝,可以助肾纳气。若肾虚易惊恐者,可适当练习楷书,楷书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着稳重,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患者的心理调节。

2.2 形神共养 形为神之载体,形体养护在于运动,书法的运动是舒缓的,非刺激的,体现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卫铄《笔阵图》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点画细如丝发,皆须全身力到。”笔锋着力于纸面时,下笔有轻重缓急之分,笔墨浓淡不一,提笔顿折弯钩,一招一式犹如太极拳一般,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使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和,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8]。“神为形之主”,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提到:“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写书时人的神思专注于一物、体态自然,呼吸柔和均匀,心中没有杂念,做到心净神明[9],“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神气不受干扰,内心平和满足,人体内环境稳定,则能够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气血运行正常,代谢相对缓慢,延缓人体衰老;习书需构建字体筋力,则书写时笔尖要灌注力度和气势,注入心力和意念,意气合一,以气运笔,将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同时具有练气养神的作用。

2.3 疏通经络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运笔时人的拇指与肺经相通,中指与心包经相连,无名指与三焦经一致,小指与心经、小肠经结合。以五指执笔,着力挥毫,可通过手指活动调和气血、活络关节、平衡阴阳,促进生命的活力;运笔依手腕,并需要足腰背的力量来支撑,加强了人体上下部位的联系,促进气血运行,经络学认为人的十指与十趾,皆为人体十二正经的起点和末端,多为井穴,可泄诸经之热,同时作用于十二正经以及相关的脏腑,调节脏腑功能,加强了脏腑与肢节之间的联系[10]。王羲之在《书论》提到“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书写时行而有法,停而有序,或横笔,或侧书,笔随心到,心随笔走,二者相互融合,心神凝于笔端,心气随之游走,心气被激发,气行则血行,保证血运通畅有力[11]。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也提到气的重要性,“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神不外散。”[12]充分证实了贯气在书法中的重要性,气息连绵不断,深长柔和,则字体雄劲有力,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给人以美的享受,气行于内,神聚不外散,内外安和,则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达。

2.4 调畅情志 习书可以使人的心态中正安和,神思放松,归于宁静,中医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腑气机失调,危害身体健康。书法对于情志的调节,一是通过笔墨线条的浓淡、粗细、转折等变化来抒发情绪,“书者,心之迹也”[13],人之情绪不同,则运笔、气势不同,所书写的字体气脉不同,书写时或奋笔疾书,或婉约平和,通过力度或是笔法的变幻,得到心理情感的宣泄。明代祝允明对之有具体论述:“情之喜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14]二是欣赏书法以悦心,《寿世保元》说:“诗书悦心。”养生重在养心,心主血脉,在志为喜,而欣赏书法作品可令人感到精神愉悦,气血调和。《老老恒言·消遣》中说:“笔墨挥洒,最是乐事。”[15]无论是书写时产生的快感,创作时产生的欢愉,还是作品完成的成就感,都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心境,对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持内分泌正常,促进身心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长期接受书法艺术的熏陶,可以使人心性高雅,情绪稳定,有益于养生。

中国传统书法养生  养生之道 第3张

孟云飞书法

3 结语书法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医养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保持健康长寿的一种手段。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书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作为一种和缓的养生运动,书法融合了调息、练形与养神的功效,与养生功法太极拳有着相似之处,都提升了人的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对于促进慢性疾病康复而言有着重要意义,符合当下人们对养生保健,缓解社会压力的需求,因此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我国文化精髓,以中医的视角继续探讨书法的新作用。

中国传统书法养生  养生之道 第4张

沈尹默书法

参考文献

[1]刘祖贻, 欧阳斌.书法养生[J].中医健康养生, 2018, 4(12):74.

[2]马思远.书法与养生、修心、陶情[J].中国书法, 2017(13):198-199.

[3]岳广仁.书法与养生[J].中医健康养生, 2016(12):75.

[4]赵蓉.浅谈中医五行人体质差异[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 6(14):134-135.

[5]崔笛.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辨识方案方法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

[6]吴长汶, 陈淑娇, 杨小婷.五行人的形态特征与体质分类的临床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 31(7):2725-2727.

[7]刘汉红.中医五行人之体质辨识[J].湖北中医杂志, 2015, 37(1):36-38.

[8]张志光, 薛源.论传统文化太极拳与书法的养生之道[J].搏击(武术科学), 2015, 12(5):15-17.

[9]牛林静,陈永超.中医养生百科[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8:242.

[10]刘长江.书法章法荟要[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598.

[11]谭家祥.书法与养生[J].蛇志, 2014, 26(3):361-364.

[12]章进.从中医学角度论述书法的养生保健作用[J].中医研究, 2013, 26(11):12-14.

[13]田唯谦.平心入境、调养心性——浅谈书法养生之道[J].中国发展, 2012, 12(1):79-80.

[14]冯秀廷.书法墨法意象的鉴赏[J].美术教育研究, 2018(9):42-43.

[15]沈钦荣,张居适.颈腰椎病必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183-184.

(转自《江西中医药》 2021年第7期)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