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病1、流行性感冒
“冬不藏者,春必病瘟”冬天如果没很好地养 “藏”,春天就会缺乏物质基础,就会降低免疫力,从而影响正气,以致正不胜邪气,那么来年春天就易得病。
勤洗手,多喝水,常通风
点揉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过敏性鼻炎
春季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人较为常见。发病有显著季节性,春季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特点患者每到花粉播散季节便开始发病。发病时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等。
避花粉、常洗鼻、少抽烟
治鼻炎,揉迎香
迎香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3、哮喘
晒太阳、避雾霾、少抽烟
食疗方
百合,薏苡仁,粳米。
1、薏仁用清水冲洗一遍,然后用清水浸泡发胀。
2、泡好的薏仁与粳米放入锅中,先大火,后小火。
3、最后放入百合,再熬5分钟左右,待百合熟即可。主治:肺阴不足的哮喘。
宣肺平喘,按揉肺俞
肺俞穴属于足太阳经的背腧穴,人体五脏六腑都可以在背腧穴找到相应的穴位,肺俞穴就是肺气转输、输注的穴位,也是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针灸甲乙经》说:"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胁膺急,息难,肺俞主之"。
位置: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夏季常见病1、中暑
夏季的常见病,中医称之为“暑厥”、“暑风”、“闭证”,认为本病是由于体内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伤津耗气而骤然发生。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热病。
避免日晒、补充水分、降暑饮食、保证睡眠
绿豆薄荷粥
做法:1.绿豆放入清水煮好。2.薄荷干用水冲洗,加水约1大碗,浸泡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煮沸冷却,过滤,再与冷却的绿豆汤混合搅匀。
2、夏季肠炎
夏季人体气血运行趋向体表,相对而言,消化道的气血供应减少,使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若暑湿之邪伤及脾胃,则犯夏季肠炎。
夏季肠炎茶
用法:将马齿苋、大蒜捣碎。放入保温瓶中,以沸水冲泡,焖15分钟,代茶频饮。素体脾胃虚弱及寒湿泄泻忌用。
冬病夏治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秋季常见病秋燥病
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
温燥
秋燥之偏于热者。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
《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久睛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
凉燥
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液干燥的现象。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燥者濡之”的说法。这是治疗燥证的基本原则。治燥不同治火,治火可用苦寒,燥证则宜柔润;治火可以直折,治燥只且滋润。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朝朝盐水”指的是早上醒来的时候先喝一杯淡盐水,接下来再吃早餐,身体倍感舒适。“晚晚蜜汤”指的是晚上睡前喝上一碗蜂蜜水,蜂蜜的营养价值很高,滋润的作用也很大,是去燥的首选之一,但是对于有一些老年人来说并不适合天天喝甜味的饮品,所以过犹不及,反而是不好的,切记不要饮用过度。
麦冬粥:麦冬,煎汤取汁。用粳米煮半熟再加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为粥。
百合杏仁粥:鲜百合、杏仁(去皮尖、打碎)、粳米,共煮稀粥,加白糖适量温服。
冬季常见病——心脑血管疾病寒冷的气候会使人的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或血压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起居衣着知冷知热,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坚持服药,按时监测血压,注意及时降压。老年人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慎起居、避风寒、畅情志以顺生长化收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