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这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开始。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霜降有四防霜降时节气候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往往骤升骤降,体质较弱者很容易滋生疾病。
而秋末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人会犯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因此,霜降时节应该做好“四防”。
1、防秋燥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会出现秋燥病症。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
建议: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苹果、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2、防湿邪
秋季须防湿邪带来的身体不适如水肿或腹泻。夏季残留的湿邪和饮食问题容易伤脾,会为冬天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埋下病根。
建议:平时多吃莲子、薏米、冬瓜、莲藕、山药等祛湿的食物。
3、防秋郁
秋在情志上为悲,所以秋天容易心情郁闷。即使没有中医的情志理论,我们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秋天容易心情不好。
建议:首先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保持好心情;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4、防贼风
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乘虚而入,使人生病。
建议:平时需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中老年人。年轻女性特别注意腿部保暖。
霜降艾灸调理中医认为:根据自然规律,霜降养生应以“润燥健脾、益气固表”为主。
1、润燥健脾
霜降,五行属土,对应脾脏,因此,这段时间是肠胃病的高发期!
建议取穴:中脘穴、神阙穴
中脘穴中脘为任脉交会穴,可以调理一切腑病,尤以胃病为先,“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故此穴为养生保健要穴。
功效:有健脾祛湿、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的功效。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
神阙穴秋季腹部易受凉导致腹泻,采用艾灸调理受寒导致的腹泻,效果很好!
因为脐通百脉,可调阴阳,艾灸神阙穴可补气血,温脾肾,培补元气。
功效:有调理身体虚损、虚弱的作用。
定位: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2、益气固表
固表就是“巩固护卫体表”,体表的防卫加强了,人体就不易受到“燥、寒、风”的侵袭,就不会出现风寒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的问题。
而益气就是健脾气补肾气。
建议取穴:肾俞穴、脾俞穴、关元穴
肾俞穴肾俞穴有补肾的作用,适用于各种阳气不足肾虚的症状。
功效:治疗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耳鸣、耳聋等。
定位:在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脾俞穴脾俞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
功效:有调理背痛,及各种脾胃疾患作用。
定位:在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关元穴关元穴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是增强元气的大穴。
功效:温暖元阳,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定位:取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手四横指处)。
此外,艾灸滋阴润燥的方法也很简单,比如艾灸三阴交、涌泉穴、太冲穴这些引火下行,滋阴润燥的穴位。
这些穴位可以疏肝理气,对于预防秋燥、抑郁很有帮助。
艾灸注意事项1、建议每周灸3-4次,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请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2、过饥过饱或过于疲劳不可灸,醉酒者不可灸;
3、艾灸前后应多喝些温开水,不要吹冷风,不要吃寒凉生冷食品;
4、灸时和灸后注意保暖。
此外,霜降时节最好做好以下事项:
不大吃大喝;不出大汗;情绪不波动;不晚睡;不过早过晚运动;少吃辛辣、燥热食物,多吃甘酸;上床不看手机。另外再做好节气灸,霜降时节就基本上不会生病了。但是知道不等于做到,只有真正去行动,去做艾灸,才能补充阳气,使阴精敛藏而不外泻,达到调整阴阳、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