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健康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这就意味着
我们要和这个秋天
说再见了
都说“霜降”是
秋天的最后一个回眸,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霜降”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霜降:霜降是表示水汽凝结、凝华的一种天气现象。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的“吃货”属性还是挺明显的。
霜降三防
一防秋燥: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
二防秋郁: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三防秋寒: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幼儿、老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受凉生病。
霜降四暖润
腰腿要暖润:霜降时气温下降明显,风、寒、湿邪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腿部的膝关节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之一,我们平常所说的“老寒腿”就与感受风寒之邪有着密切关系。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
心肺要暖润:霜降节气前后是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的呼吸道疾病发作或加重的时期,因此人们应重视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中老年人晨练时要戴手套,体弱者最好戴上口罩;在气温突降的早晨要稍晚些出门。
脾胃要暖润:霜降时天气明显转凉,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机体代谢增强,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是消化道溃疡的高发期。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少人爱喝咖啡和浓茶,吃饭不按时,饮食上偏好麻辣口味,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胃肠疾病。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可以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
皮肤要暖润:霜降前后,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水分含量下降;加上气候干燥、多风少雨,会导致角质层的保水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过敏、瘙痒等不适。
此时内衣、鞋袜等贴身衣物应尽量选择棉质衣物。建议保养皮肤的重点应在于保湿。干燥性肌肤及慢性湿疹人群应适当使用润肤霜保证皮肤的湿润度,防止湿疹加重或复发。
霜降饮食指南
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中秋季要以“平补”为原则,健脾养胃、调补肝肾。
“平补”是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不可太过温热,亦不可太过寒凉。
因此,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食物要少吃,以防“上火”。
蔬果类可多吃些白薯、山药、藕、大枣、芝麻、核桃、栗子等,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的功效。
中药类的麦冬、百合、地黄、玉竹、杏仁、川贝、西洋参、太子参、白术等,也有滋阴润肺补气之功效。
我们也特别准备了以下食谱,快来看看吧。
12
黑芝麻糯米粥
黑芝麻性温平,有补肺气、止咳嗽痰喘作用,同时还有和血、补肝肾、乌头发、养阴补虚及润燥通便等功效。黑芝麻中的铁可预防贫血,维生素E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免疫力。
12
山药排骨汤
新鲜的山药中富含黏多糖以及帮助消化的物质,有利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帮助失眠者恢复胃肠功能。而排骨也可以给身体提供优质蛋白质,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抵御严寒。
12
板栗乌鸡汤
板栗味甘、微咸、性平,有益气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止血的功效,所以被誉为“千果之王”的美称。用板栗炖乌鸡汤喝,中医认为乌鸡健脾益气、有养阴退热的作用。炖汤时再加一些暖胃的生姜片,效果会更好一些。
霜降,
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
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
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
民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
即“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认为吃了柿子不会流鼻涕,
其实,柿子有暖胃的功效,
霜降前后正是成熟的季节,
也合适食用。
吃柿子的禁忌
柿子并不适合所有人
柿子性寒凉,脾胃虚寒、体弱多病、病后初愈、产后气虚、外感风寒等人群要少吃或不吃;柿子含糖量较高,会影响糖尿病及慢性胃病的治疗;柿子中的单宁会妨碍身体对食物里铁的吸收,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治疗不利,因而这些病人最好也不要食用柿子。未成熟的柿子不可吃
未成熟的柿子没有脱涩,鞣酸在未成熟柿子中含量高达25%左右,涩味重且会引起“胃柿石”。“胃柿石”指的是因为食用了大量带皮柿子或未成熟柿子或山楂等鞣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在胃内积聚而形成固体性的团块。
空腹吃柿子要不得
空腹吃柿子同样会患“胃柿石”,柿子含有较多鞣酸、果胶,在空腹情况下它们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不溶性沉淀,如果这些沉淀物不能排出,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如果胃柿石无法自然被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胃溃疡、糜烂性胃炎,需要手术取出“胃柿石”。
柿子皮最好不要吃
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读“霜降养生小口诀”吧~
霜降露凝百草枯,
要护腰腿壮筋骨,
早晚温差寒暖变,
秋燥寒凉致病端,
动静结合防咳喘,
柿栗萝卜葱梨鲜。